乌泥紫砂壶是什么

紫砂壶黑色是什么泥?过去曾有黑铁砂、深青灰、鲨鱼皮等壶存世 , 但泥料已失传 。
后来人们为了烧制黑色的紫砂器,在泥里加入重金属氧化锰来染色泥料、以及用碳低温捂灰的方法让紫砂壶变黑,完全失去了窑变天然的黑紫砂概念与意义 。
紫砂中还有一种被称为乌泥的,是与紫砂伴生的矿料,以此泥制壶不用加砻糠,烧成后发色自然变黑 。
烧制工艺:
主要是通过烧制技术的掌控,用焐黑、窑变等手段,改变原泥的烧成颜色,呈现出黑色或灰色 。科学的说法叫“还原焰烧制法” 。看起来都是一个颜色,只有沏泡起来,它才会执拗地再现出原泥泥性 。
焐黑壶的适茶性,依原泥特性 。可经过二度烧,逼热快,不适宜太娇嫩且轻发酵的茶品,如绿茶中的碧螺、乌龙中的梨山等 。如果烧得到位 , 沏泡得法,会养出极其瑰丽的宝蓝光 。
泥料调配:
深拼、黑拼都是合成泥料,一般要加些氧化金属作染色剂 。如常用的金属氧化锰 , 用在紫砂始于民国 , 还不足百年历史 。壶友担心影响健康 , 其实合成黑料早在二十年前就通过国家“安检” 。
这一类黑得自然 。通过调和段红朱紫不同泥性,加入生熟大小不同砂粒,肌理丰富,发茶稳定 , 易于掌控 。如迎合泡普需要而调配的普洱泥、粗墨砂 , 在视觉、手感、口味等方面也满足了壶客们近乎刁钻的要求 。
扩展资料
当代画家、陶艺家袁野先生复烧了失传三百年的黑紫砂:
当代画家、陶艺家袁野先生,通过十多年对黑紫砂的工艺的研究 , 2015年成功复烧了失传三百年的黑紫砂,其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已获三项国家科技发明专利 。
2017年黑紫砂烧制技艺在上海闵行区申遗成功 。黑紫砂烧制技艺列入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袁野成为唯一黑紫砂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
袁野介绍:“黑紫砂原指烧创于明代中国宜兴的一种高温窑变黑色紫砂器 , 其胎体黝黑 , 原料为产自宜兴黄龙山的耐高温珍贵泥料,由于在工艺上有着偶然性和不可控性,所以每当偶有烧成即为珍品,是异常珍稀的紫砂品种 。”
清代后期,由于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的失传,黑紫砂失传已久,也因此 , 2015年黑紫砂成功复烧后,业内轰动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紫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袁野黑紫砂作品展在沪开幕
紫砂壶十大稀有泥料如下:
一、天青泥
天青泥产于青灰紫泥之下,矿料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 , 致密块状,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蜡质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 。
二、青灰紫泥
青灰紫泥和天青泥同矿区,矿料外观呈灰紫褐色致密块状 , 比较坚硬 , 含有少量微细的白色云母碎片 , 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状,表面呈纹理状 。
三、4号井紫泥
矿料外观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青绿色的豆斑、斑纹状及紫黑色的条纹花斑状 。
四、梨皮泥
梨皮泥本质是绿泥的一种,它产自于天青泥的贴层,是泥中泥 , 产量极为稀少 。
五、桃花泥
桃花泥原矿出产自黄龙山,查阅资料显示,下方还出产黄金段泥 。油性足,砂粒丰富是桃花泥最显著的优点,泡养后散发美玉般微光 。
六、底槽青
底槽青是紫泥中应用最广泛 , 也是较为优质的泥料之一,其分布在黄龙山深腹紫泥矿层的底部,在以前紫泥也被称之为青泥,其泥料又是位于探槽的底部,因此称其为底槽青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