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流行什么茶

元代名茶有哪些??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和其他有关文史资料记载的元代名茶计有40余种
头金、骨金、次骨、末骨、粗骨产于建州(现福建建瓯)和剑州(现福建南平)
泥片产于虔州(现江西赣县)
绿英、金片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
早春、华英、来泉、胜金产于歙州(现安徽歙县)
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产于潭州(现湖南长沙)
大石枕产于江陵(现湖北江陵)
大巴陵、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开卷、生黄翎毛产于岳州(现湖南岳阳)
双上绿芽、小大方产于澧州(现湖南澧县)
东首、浅山、薄侧产于光州(现河南潢川)
清口产于归州(现湖北秭归)
雨前、雨后、杨梅、草子、岳麓产于荆湖(现湖北武昌至湖南长沙一带)
龙溪、次号、末号、太湖产于淮南(现扬州至合肥一带),均为散茶
茗子产于江南(现江苏江宁至江西南昌一带)
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庆合、指合产于饶州(现安徽浮梁、贵池、青阳九华山一带)
龙井茶产于杭州,属散芽茶
武夷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
元代的饮茶呈现出4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文人清饮,采茶后杀青、研磨,但不压做成饼,而是直接储存,饮用方式为点茶法,与宋代点饮法区别不大;第二种为撮泡法 , 采摘茶叶嫩芽 , 去青气后拿来煮饮,近似于茶叶原始形态的食用功能;第三种是调配茶或加料茶 , 在晒青毛茶中加入胡桃、松实、芝麻、杏、栗等干果一起食用 。这种饮茶的方法十分接近后世在闽、粤等客家地区流传的“擂茶”茶俗 。
第四种是腊茶,也就是宋代的贡茶“团茶”,但当时数量已减少许多,主要供应宫廷 。

###其它资料参考###每个时期茶文化的发展都会有相对的意义,那么元代茶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元代茶文化的历史意义 , 一起来看看 。
元代茶文化的历史意义
元代已具备一套完备的茶法,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代有专门的经营茶的商户——茶户,国家设有专门管理茶的机构——榷茶都转运司等 , 商贩销运茶时要购买凭证——茶引,零售茶要有照帖——茶由 。
在13世纪初,蒙古人的饮料主要是马奶酒 , 还有各种家畜的奶 。随着蒙古人向金朝统治下的农业区扩展,他们很自然便会接触到茶 。金朝统治区的饮茶风气很盛,这种习惯对蒙古人产生了一定影响 。元朝建立后 , 蒙古人逐渐对饮茶有了兴趣 。茶作为一种止渴、消食的饮料,适合以肉食为主的蒙古人需要 。元朝皇帝饮茶的明确记载 , 始自武宗海山 。《饮膳正要》一书载:“煎茶以进,上称其味特异内府常进之茶,味色双绝 。”显然武宗所饮之茶是不加其他佐料的清茶,否则很难品出茶的变化,可见武宗不仅喜好饮茶,还善于饮茶 。元代中期名诗人马祖常有诗云:“太官汤羊庆肥腻 , 玉瓯初进江南茶 。”皇帝在饱食鲜美肥腻的羊肉后 , 已习惯饮茶以促进消化 。朝廷内还设有专门官廷 , 掌管内廷茶叶的供需消费 。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吸收了某些汉族的饮茶方式,结合了本民族文化特点,形成了具有蒙古特色的饮茶方式 。有几种配加特殊佐料的茶:炒茶、兰膏、酥签 。虽然制作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加入了酥油 。另有一种“西番茶”,“味苦涩,煎用酥油”,这种茶就是藏族喝的酥油茶 。有趣的是 , 这些以酥油入茶的饮用方式,反过来又流传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去 。元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茶坊经营的饮料中有酥签这种茶,顾客喝了以后说道:“你这茶里面无有真酥 。”酥签茶的制法是 , “将好酥 , 于银石器内溶化,倾入红茶末搅匀,旋旋添汤 , 搅成稀膏子,散在盏内 , 却着汤侵供之,茶与酥,看客多少,但酥多于茶则为佳,此法至简且易,尤称美,四季看用汤造 。冬间造在风炉子上 。”(《君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这些显然是汉蒙饮食文化交流的结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