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害,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常见病害,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我们在栽培玉米的时候如果经常遇到病害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病原菌:通过对庄浪县采集到的玉米病果穗不同部位镜检 , 并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镜检[5 。9] , 发现属典型的镰刀菌分生孢子 , 对照有关文献资料比较鉴定[1-8] , 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Schw) , 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Gibberella)的小麦赤霉病菌(G..zeae(schw)petch) , 为兼性寄生菌 , 寄主范围广 , 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 引起苗枯 , 茎腐 , 基腐和穗腐 。
发病规律: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 , 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 , 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 , 子囊孢子成熟飞散 , 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 , 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 。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庄浪县大面积种植的中单2号、酒单4号、酒单2号抗病性较强 , 病穗率在0-3% , 而沈单10(组合Q1261/沈137)、沈单16(组合137/K12)不抗病 , 病穗率高达31.2%-46% , 自交系478(组合8112/5003)及其杂交种掖单12.掖单13等高度感病 , 病穗率达50%左右 。据观察易感病品种青秆成熟 , 果穗花丝多 , 苞叶长而厚 , 籽粒排列紧密 , 穗轴含水量高 , 水分散失慢;而抗病品种果穗花丝少 , 苞叶薄 , 顶部籽粒外露 , 在收获前已成熟下垂 , 雨水不易淋入 。另外 , 第2.3果穗发病率明显高于第1果穗 , 病害级数高 , 损失程度亦大 。
9-10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雨连绵 , 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 , 给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 , 1999-2005年9-10月沈单10发病程度(y)与降雨量(x)的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y=-0.751+0.311x , 相关系数r=0.908>P0.01=0.874 , 说明x与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 。
温度条件适合病菌的生长发育:据资料介绍[2.4-5]: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温度4-32℃ , 空气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分生孢子在湿度条件适宜时 , 8℃左右即可产生 , 以25℃时产生速度最快 , 温度低于4℃ , 发芽速度极慢 , 至少需要1d以上;形成子囊孢子的最低温度9-10℃ , 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4-35℃ , 以25-30℃为最适宜温度 。而庄浪县9/下-11/上是玉米成熟到果穗晾晒期 , 该段时间历年逐旬平均气温12.6-6.5℃ , 能够满足病菌生长发育 。如果果穗堆积在一起 , 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病菌再侵染 , 扩大病害程度 。
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在调查中发现 , 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秆 , 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 , 经济损失重 。经统计分析 , 穗腐病发生率(%、y)与玉米螟虫株率(%、x)呈y=axb幂函数曲线关系[12 。13] , y病=1.3712x0.9549虫 , F=323.82**>F0.01=10.04 , 回归关系极显著;玉米螟防治与不防治的穗腐病发生率(%)经t测验 , t=5.589**>df0.01=3.106的极显著标准 。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污染了茎秆与穗轴 , 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