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AI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折射出的AI产业机会

海尔|AI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折射出的AI产业机会

文章图片

海尔|AI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折射出的AI产业机会

文章图片


2021年是AI头部公司集中上市的爆发之年 。
【海尔|AI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折射出的AI产业机会】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分别在2021年7月、9月申请科创板上市并成功过会 。 商汤科技更是“先声夺人” , 已经在12月30日率先上市 。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 , 商汤科技也备受投资人追捧 , 上市首日股价一度涨超20% 。
在我看来 , AI公司备受投资人追捧背后 , 其实反映了AI商业化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 像刚刚提到的三家头部AI公司 , 过去三年 , 它们的营收符合增速都在25%以上 。
面对较为确定的AI产业机会 , 我认为机会有两个 , 一是依托领先的AI技术 , 将技术与多个应用场景相结合 , 进行综合发展的AI公司 , 典型代表就是AI四小龙 。
还有一类公司就是 , 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 。 典型代表是内容领域的字节、电商领域的拼多多、金融科技领域的乐信 。
下面 , 我就谈谈对这两类公司的看法 。
01头部公司集体冲刺上市背后 , 反映出了AI产业的哪些变化?
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都在近期冲刺IPO 。 它们作为AI产业龙头 , 也是观察AI行业变化的重要窗口 。
从上述公司的发展看 , AI头部公司已经度过了前期的技术探索阶段 , 单项技术的“理论”准确率已经不是追求的重点 , 公司开始在AI技术大规模的落地应用上下功夫 。
截至当下 , 商汤科技业务已覆盖智慧商业、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 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也在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技术与场景的结合 。
诸多AI公司的转变 , 也意味着行业更加强调技术与场景的结合 。 这也使AI商业化加速落地 。 根据华西证券的数据 , 2025年AI核心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32.6亿 , 2019年-2025年CAGR为26.8% 。

在AI商业化加速落地的背景下 , 像AI四小龙这种领先的AI技术公司值得关注 。
它们的发展逻辑是 , 以AI的领先技术优势起步 , 再在垂直领域取得市场突破 , 进而扩散到多个领域 。
这种以领先AI技术为依托 , 业务综合发展的AI公司 , 优劣势很明显 。 优势是 ,
以AI向多领域延伸 , 潜在发展空间更大 , 并且也能取得较高的收入增速 。 从数据上看 , 相关企业都保持着较高营收增长 , 2018年-2020年 , 商汤、旷视、云从营收CAGR分别为37%、27.5%、25% 。
劣势是 , 相关公司的业绩不确定性也大 。 原因在于 , 每个垂直领域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明显 , 公司进入新领域后 , 难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规模化复制 。 公司需要针对场景特点 , 进行持续的技术和人员投入 , 给公司盈利造成较大压力 。 持续亏损也是AI四小龙普遍面临的问题 , 四家公司亏损率普遍超过100% 。
总的来说 , 依托领先技术进行场景多元化发展的AI公司 , 虽然业绩的不确定性大 , 但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 在资本市场上赔率也高 。
但除此之外 , 还有一类AI公司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 即 , 业务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 , 发展逻辑是以AI提高现有业务效率 , 并延展现有业务深度 。 下面 , 我将对其中的代表公司进行说明 。
02 AI垂直公司如何突围?
按照我的观察 , 以AI为底层驱动力的垂直行业公司 , 典型代表有三个:内容领域的字节、电商领域的拼多多、金融科技领域的乐信 。 三家公司的共性是诞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并均以AI为业务发展动力 , 最终在行业中实现突围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