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唐代也颇为重视重阳节,而且唐代帝王重阳节要登高,那么关于唐代重阳赐宴的记载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
唐代帝王重阳节要登高
唐代帝王在重阳节这天都要登高游览,给群臣赐宴 。他们喜欢登临的是西安南郊慈恩寺里的大雁塔、曲江园林里的曲江亭等 。《新唐书·韦绶传》中说,集贤学士韦绶颇受唐穆宗的器重,言听计从 。九月九日,朝廷为群臣在曲江设宴,按惯例 , 官员依照职位的高低依次就座,韦绶却请求集贤学士单独聚会,不跟众大臣混杂,穆宗皇帝答应了 。唐代武平一的《景龙文馆记》中说,唐中宗曾在重阳节“幸临渭亭,登高赋诗,学士皆属和”;还曾“幸慈恩寺登浮图 , 群臣献菊花酒称寿”,唐代上官昭容就有《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诗 。宴会上皇帝要作诗赏赐群臣,并让群臣奉和,皇帝评定大臣们诗作的优劣 , 分出等次,但宰相的诗不参加评级 。《旧唐书·德宗本纪下》中说,贞元四年(788)重阳日,“赐百僚宴于曲江亭 , 仍作《重阳赐宴诗》六韵赐之 。群臣毕和 , 上品其优劣” 。登高赋诗是古代上流社会的一个传统 。孔子就曾说过,“君子登高必赋”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把“升高能赋”列为大夫的“九德”之一 。《汉书·艺文志》中也说:“登高能赋 , 可以为大夫 。”所以历代流传下来的重阳登高诗为数不少 。
关于唐代重阳赐宴的记载
如果重阳这一天遇到不得不办的公务或是天气恶劣,就推后在九月十九日设重阳宴 。如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的重阳节就因故推到了九月十九日,仍然是两个阳数相重,“未失重阳之义” 。这表明重阳赐宴是不能随便取消的 。民间也常有这种补过重阳的情况 。元代乔吉的散曲《折桂令·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中写道:
重阳雨冷风清,阻却王宏,淡了渊明 。昨日寒英,今朝香味,未必多争 。蜂与蝶从他世情 , 酒和花快我平生 。纵步蓬瀛,会此同盟,醉眼青青 。
【唐代帝王重阳节要登高 关于唐代重阳赐宴的记载】唐代帝王中最喜欢宴乐的大概要数穆宗李恒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 , 宪宗暴死 , 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按照礼制规定,穆宗要为宪宗守孝三年 , 守孝期间不能饮酒作乐 。然而这年重阳节 , 穆宗照旧大宴群臣 。当时李珏、宇文鼎等大臣上疏劝谏,认为宪宗陵土未干,年号尚且未改,希望他取消重阳高会 。穆宗未予理睬(《新唐书·李珏传》) 。
宋代也在重阳日宫中设宴 , 招待百官和皇室成员 。如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重阳节,“曲宴近臣、宗室于太清楼,遂射苑中” 。重阳宴饮时官员按官职大小来排座,这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 。北宋钱惟演的《金坡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李昉是宋初著名学者,主编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部大书,很受宋太祖赵匡胤的器重 。李昉由于生病回家疗养 , 耽误了晋级,结果在重阳宴会上排在卢多逊之下 。宋太祖得知原因后,当堂任命李昉为学士,并让他坐在了同为学士的卢多逊之前 。
朝廷重阳设宴的传统直到清代仍然遵行不废 。如清代雍正五年(1727)的重阳节 , 雍正皇帝在正大光明殿为诸王及大臣赐宴,还给参加宴会者赏赐了绫罗绸缎以及雍正四年(1726)重阳庆宴上作的御诗的刻印本人各一册 。慈禧太后每年重阳在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周围还架设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 。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唐代帝王重阳节要登高,关于唐代重阳赐宴的记载”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