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摊破浣溪沙》的词作,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说词中有没有什么信息可以得知这首词是李清照作于晚年的呢?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李清照绘像
不妨走进词中看一看,词中有一句“病起萧萧两鬓华”,这句中有两个重要的信息:
  • 一是“两鬓华”,意思是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是李清照晚年时期,因为人到了晚年 , 头花会花白,也会变得稀疏起来 。
  • 二是“病起”,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就是说李清照刚刚大病初愈 。如果结合李清照留给后世的文字记录,就会发现,这次生病是词人身体每况愈下的晚年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从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书序、信函、和诗词等文字资料去看的话,她生过两次重病 。
第一次是其《金石录后序》中的记载:“余又大病,仅存喘息 。”李清照这一次生病是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时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的闰八月,李清照时年46岁 。
第二次患病要比第一次严重很多,她在《投内翰纂公崇礼启》中写道:“近因疾?。粮嘤R喜环郑?灰钉已具 。”这场大病是因为她深受世事牵绊、蒙受种种毁谤,甚至一度身陷囹圄时 。
李清照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朋友及时的帮助才挺了过来 。根据李清照《投内翰纂公崇礼启》一文中的记载,她这次生病的时间是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时年李清照49岁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首《摊破浣溪沙》就是李清照在第二次重病初愈之时所写 , 词作描绘的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也就是她继续服药治病的养病生活 。因为词人大病初愈,同时也洗清了各种毁谤 , 她的心情也逐渐变好 , 所以就填成了这首词 。
从词中的“木樨花”推断,正是八月份桂花开放之时,而地点正是词人寓居的杭州西湖一带 。
《摊破浣溪沙》是词牌名,也叫《山花子》,最早是作为唐教坊曲名使用的 。在晚唐、五代时《摊破浣溪沙》脱胎于词牌名《浣溪沙》 , 浣溪沙上下片各三句,每句七字 。
《摊破浣溪沙》在《浣溪沙》的基础上,在上下片的最后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的词章格式 , 所以叫《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由此而构成了双调四十八字,平韵的《摊破浣溪沙》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 , 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描述的是普通生活场景,自然而然地轻描淡写 , 读来却扣人心弦 。原词如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词意图
开篇句“病起萧萧两鬓华 , 卧看残月上窗纱”,描写的就是一个久病初起的人的形象,虽然还有点憔悴,但是词人精神还是不错的 。他洗漱完毕,坐在梳妆台前照照镜子,在镜子里她看到了自己“两鬓华”的样子,词作就是以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起调的 。
从这句还能看出处,词人因为生病,卧床的时间很长了,如今病情好转,词人的心情也随之转好,她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在梳妆台前,词人对镜端详自己的容貌,虽然还未完全恢复,但总算一切都好起来了,这也为词作接下来的描写做了铺垫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卧看残月上窗纱”这一句是时间上的挪移,生活场景也发生了变化 。时间从早上直接过渡到月上窗纱的夜晚时分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李清照绘像
“卧看”二字很显然还是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一个侧面描写,因为大病初起,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是不宜久坐的,她的身子乏力,坐一会儿又回到了床上躺下 。尽管如此,也足以说明词人心情较为闲适 。
因为李清照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将这种情绪融进词作里的,如她在《浣溪沙》一词中曾有“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的句子,词作无不透露着词人词人伤春、伤感、惆怅的情愫 。
反观此时的李清照,虽然身体没有恢复到完全康复的状态,但是心情却转好了许多 。由此可见“卧看”两字在表达上极为传神,包含了词人要表达的话语,而所有的话语又通过“卧看”两个字传递了出来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残月上窗纱”说明此时的月半弯,残月初上 , 从时间上看,此时刚刚入夜,还没有到就寝的时候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但是词人偏偏还没有睡意,她只好透过窗纱卧看月半弯,这又是一个生活场景 。
从以上几点来看 , 这两句描绘的是词人一天的生活场景,时间从早上延续到晚上,都是简简单单的白描,却透露出很多的信息:一个大病初愈的人的生活状态 。
上片其实写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卧看残月,二是煎药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说的就是第二件事情,因为身体还没有全好,又在夜里 , 词人百无聊赖,做不了什么事,只好卧床休息,静看残月,既是为了欣赏美丽的月光,也是为了消磨长夜的时光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豆蔻花
词作中出现的“豆蔻”是什么呢?豆蔻本来是一种植物的名字 , 但是豆蔻又是一种中药材,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 , 开郁化食之力而已 。”
豆蔻是一种药材,以豆蔻药名入词并不仅见于李清照的词作,宋代词人张良臣的《西江月》里就写道:“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 。蛮江豆蔻影连梢 。不道参横易晓 。
从李清照以豆蔻入词就可以看出来,词人还在煎服中药 , 一来身体没有完全康复,二来就是康复阶段的调理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两句中的“熟水”又是指什么呢?原来“熟水”是宋代一种常用的具有药用功能的饮料 。就像词人李清照说的那样,是一种用豆蔻和连梢两种中药材煮制的饮品,具有保健、调养身体的作用 。
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人陈元靓撰写了一本《事林广记》的书,是一本日用百科全书型的古代民间类书 。书中别集卷七专门记载了“豆蔻熟水”的制作方法: “夏月凡造熟水 , 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 。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 。每次用七个足矣 。不可多用 , 多则香浊 。
像“熟水”一样,“分茶”也是宋代人们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这种烹饪方法在宋代还是很讲究的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一诗中写道:“分茶何似煎茶好 , 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像这样精致的饮茶方式在宋代士人中间还是很流行的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宋代绘画中的分茶场景
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饮茶方式,是中国传统茶道的一种,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用,也可见宋代人对于饮茶的喜好与重视程度 。
而李清照写的“莫分茶”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字面意思和词意可知:就是不饮茶 。为什么呢?这个就涉及到了中药的药性了,因为茶性凉,与豆蔻的药性正相反 , 在服用上是有所禁忌的,就是不能同时服用,亦或身体虚弱、或者久病初愈的人士不适合饮用茶的 。
所以此时李清照写的“莫分茶”就很好理解了 , 她的言下之意就是说:既然身体不允许饮茶,那就权且以豆蔻熟水代饮 , 也含有以药代茶的意味。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词意行文到此处又与起句遥相呼应 , 可以设想一下此时的情境,闺房中的词人躺卧在床上,此时室内很安静,月光斜照在窗纱上 , 环境又显得很清幽 。
此时炭火上煎熬的“熟水”散发出缕缕清香的味道 , 这样安静的环境其实更加适合病后身体的调养 , 词作上片营造的氛围就更加显现了出来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下片开篇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 , 门前风景雨来佳 。”如果仔细看词人描写的场景的话,这又是时空挪移的写法 。很明显词意不再是上片中的月夜 , 而是白天的生活场景 。这其实是李清照病后生活的几个场景 , 词人巧妙的将它们融进了一首词中 。
这两句是词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在某一个白天的光景里,随着词人身体日渐好转 , 他也有了读书的好心情 。
在闲暇的时光里读读自己喜欢的诗词古籍 , 既随心尽兴又惬意十足,看书时也很随便,词人把看书作为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而已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门前风景雨来佳”词意图
读完书了,来到院子里散散步 , 也是很有情趣的一件事情,毕竟对于一个久病卧床的人来说,开始下地活动,或多或少都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而这次词人在院子里散步的时候 , 还下起了雨,雨中的情景别有一番境界 。
词人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景物的美妙 , 她觉得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于是“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样的意境就在词人脑海里形成了 , 这也是词人真实感受到的情境 。
结尾两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描写的又是什么呢?原来此时正值八月,院子里的桂花正是飘香之时 。木犀是桂花的学名,木犀花小淡黄 , 但是香味很浓郁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李清照在《玉楼春》中描写梅花时,也写道“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她用“酝藉”二字将梅花盛开散发出的幽香、梅花开放时呈现出的意态摄纳其中,传神地表现出梅花饱满的精神 。
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词中,也用“酝藉”二字来形容院子里的桂花,这是写出了桂花花型花色温雅清淡、花香含蓄的特点,与描写梅花时用到的“酝藉”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两个字中既可以看出词人的灵心慧思,也可见词人是很喜欢桂花的 。
“桂花”在李清照的词中不止一次的出现 。她还有一首专门以桂花为题的词《鹧鸪天》,词作是这样写的: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李清照《鹧鸪天》词意图
李清照这首赞美桂花的咏物词,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衬托出桂花在词人眼中是“花中第一流” 。这首词从多层次的议论中描写了桂花的形态 , 体现了词人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 。
在《摊破浣溪沙》中,李清照用“终日向人多酝藉”一词来形容桂花的香味 , 其实已经将桂花拟人化了,词人眼中的桂花成了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化身 。
这一句既写实又写神,将桂花含蓄的花型和浓郁的香味描写得极为传神 ,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院子里的桂花陪伴着词人,她可以每天都来到院中观赏这“花中第一流”的桂花 。其实这也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这不就是词人自身的写照吗?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么时候写的,词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小结

李清照自南渡之后,生活是相当不易的,丈夫张明成的去世,居无定所的流寓生活,加之含有官司缠身,所以李清照在流寓期间的词作内容上主要以感伤时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为感情基调 。
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作大多是反映困顿和危苦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那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但是这首《摊破浣溪沙》在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作中 , 却是别具一格的 , 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 格调轻松明快,也反映出词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当然这一切都是由词人大病初愈后的欣慰心理决定的 , 这正是所谓的“词为情而生” 。
词作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她将细腻的情感融于生活中的每个片段,不管是梳妆台前的两鬓华、卧看窗纱缺月,还是枕上读书的闲情逸致、以及庭院中观赏桂花 , 都是词人细腻情感的体现 。
词人又将这一个个生活场景以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融进词作中,充满了生活画面,这一句句歌词、一幕幕场景就像清雅悠然、婉转流淌的溪水,也像词中酝藉有致的木犀花一样,细细品味,扣人心弦,回味无穷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