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才华横溢 宽宏大度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乐奀今天也斗胆说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
相信诸多博友和乐奀一样 , 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旷世名言,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国演义》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全属子虚乌有,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周瑜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杜撰虚构 。而后来的空城计更是采摘了曹操的“胜利果实” 。另外,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亮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要比周瑜小6岁 。
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乐奀就此尝试来个历史大还原 。

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才华横溢 宽宏大度

周瑜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一、周瑜是著名的“高富帅”典型
周瑜(175-210年) , 字公瑾 , 人称“美周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
史书《三国志》里,陈寿老先生是这样评价周瑜的:“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并盛赞他: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从中略知,周瑜是个不同一般的时代人物!
周瑜是有名的官二代、富二代 。他出身名门,父亲官至洛阳令,族祖更是官至太尉 。当年孙坚孙策父子能借宿周瑜家,也证明了他的家境条件之宽裕,绝对是有钱人家哟 。
周瑜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智慧很高 , 算得上当时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周瑜的身材高大 , 容貌俊朗,在当时很有名气 。据说诸葛亮个头1.85米,而周瑜也差不到哪儿去 。
周瑜打小练习舞剑,有一定的武艺功底,而且胆识过人 。后来,他拒绝了袁术之流的百般拉拢,爽快接受官二代孙策的邀请,竭力效力东吴 。他不像诸葛亮那样在背后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而是直接带兵冲在阵方,搏击拼杀 。苏轼老先生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一句,既点出了周瑜这一引领时代潮流的穿着打扮 , 更是表达了周瑜那种沉稳而不张扬的气质,而比他年轻6岁的诸葛亮不过是周瑜的一个追随者(按时下时髦说法,即粉丝)而已 。
已有老婆的周瑜,在25岁时笑纳江南美女姐妹花中的小乔 。有了绝代美女在身边 , 之后不再纳妾 。周瑜真可谓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老婆漂亮,令人羡慕呐!周瑜待人谦恭有礼,为人处事平和,他年轻并不傲气,能以德服人 。和他交朋友的人很多,而且连一些年长的前辈也和他交好 。比如说:老将程普曾经因为如此乳辈小生同级为官而耿耿于怀,而周瑜却每一次都能折节容下,在多次打过交道之后程普最终为周瑜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周瑜擅长音律,人尽皆知,堪称当时的乐坛王子 。古时有言道:“曲有误 , 周郎顾” 。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感叹道:“天下再无知音(也就是懂音乐的人)”!如果有如果的话,周瑜生在当今,周杰伦也得退让三分哦!
总而言之 , 历史上的周瑜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官富二代,长的帅气,擅长武艺,乐坛王子,有学识,有品味 , 人厚道 , 会看人,事业有成且身先士卒,家庭美满且感情忠贞,还深得主子(孙策、孙权)礼遇器重 , 乃后世不少人羡慕追思的英雄、帅哥形象 。
二、周瑜实乃指挥赤壁之战的统帅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出兵加入讨伐董卓联军,举家迁徙至舒县 , 寄居周瑜家 。而周瑜家将自家南侧的大宅给孙坚一家人居住 。孙坚的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出生(孙策年长一个月),两位意气少年一见如故, , 二人情如手足,共同生活起居,拜谒孙策的母亲,结为异姓兄弟 , 成为生死之交 。周瑜和孙策就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
孙策丧父后,经过多年在袁术手下打拼 , 终于能起兵发展 。在东渡历阳入吴时,书信报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响应,孙策高兴地说:“吾得卿,谐也 。”随后,周瑜帮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秣陵、曲阿,打败笮融、薛礼,将刘繇赶走,发展极快 。孙策亲自进攻山越,周瑜回师丹杨(时任太守为周瑜叔父、从父周尚) 。
建安三年(198年),袁术派其弟袁胤代替周尚为丹杨太守 。周尚回到了寿春为官,周瑜跟随 。袁术本想招揽周瑜,但周瑜认为袁术一事无成,托辞请求回居巢出任县长 , 袁术听信了这一请求之后,周瑜却取道居巢东渡长江到了吴地 。孙策亲自迎接周瑜,并任命他为建威中郎将,发二千人为周瑜部曲,赐军马五十匹,又给周瑜鼓吹,为其建造屋舍,赠赐莫人能比 。后来,孙策发兵攻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当时江夏还在黄祖手上),攻克皖城,兄弟俩分娶大小乔 。孙策对周瑜笑说:“乔公二女虽流离 ,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两人关系更进一步 。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庐陵 。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 , 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弟弟孙权 。周瑜奔丧还吴,并与长史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担任中护军 。而当时,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 , 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 , 于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送子质到曹营 。孙权与周瑜及其母商议,当时张昭等人建议接受曹操的要求,周瑜却坚决反对 。孙权之母支持了周瑜的决定 , 最后孙权没送人质给曹操 。206年,周瑜督孙瑜等讨伐麻、保两处贼兵,俘虏万多人,后还守官亭 。后来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领千人进柴桑,周瑜追讨击,生擒邓龙 。208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 。
208年秋天,时已统一北方的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向东吴进逼 。大军压境之际,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 。孙权又受到鲁肃以及代表刘备势力出使的诸葛亮的说词影响,正犹豫不决 。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 。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 , 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 。”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 , 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 , 人心并不向曹 。周瑜自荐以三万精兵抵抗曹军 。孙权这才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 , 说:“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案!”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 , 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 。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相方对峙 。周瑜采纳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曹操北还南郡 。周瑜率军乘胜追击 , 发兵南郡,采用吕蒙之计解甘宁夷陵之围,引军北岸 , 打退曹营大将曹仁,最终攻克南郡 。尤为可贵的是,周瑜亲自率军进攻围困夷陵的曹军之时,右胁被流矢所伤,伤势严重,而周瑜依然起身乃行到军营激厉士气 , 曹仁见状不得不收兵撤退 。孙权别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
接着,周瑜献计软禁刘备,欲分化刘备阵营,但孙权没有采纳,最后弄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210年,周瑜又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天下二分之计),孙权答允 , 但就在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 , 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孙权闻知后叹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并亲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动 。孙权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
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 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但遗憾的是,赤壁之战两年后 , 周瑜却不幸英年早逝 。
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才华横溢 宽宏大度

三、周瑜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诸葛亮
品读回顾周瑜的军事作战经历,乐奀不禁感叹:周瑜不愧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将帅之一 , 堪称唐太宗李世民的前世!
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 。而此时的诸葛亮 , 还是一个在南阳深山“躬耕”的、不为人知、乳臭未干的顽皮少年 。周瑜早在“三顾茅庐”之前 , 就已经为孙吴勾画了美丽的蓝图:划长江二分天下 , 据江东,图荆益,再伺机雄霸中原,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而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三分天下”,只能说是一个抄袭之作 。
历史上,周瑜、诸葛亮二人并无过节 , 也无正面交锋,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主要做的是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而周瑜病逝后,蜀国来吊唁的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除了促成孙刘联盟之外,赤壁之战近乎与诸葛亮无关!《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乃罗老先生编撰忽悠的 。“既生瑜,何生亮”,实乃历史上最大的历史冤案之一 。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战胜号称拥有八十万水师的曹操军队 , 作为联军统帅的周瑜无疑是第一功臣,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他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 , 培养出来的5万水军军团表现了强大作战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
而且 , 周瑜不仅能够审时度势虚心采纳黄盖、吕蒙等将领的计策并屡屡取得成功,而且自己也能巧施计策 。比如说:“草船借箭”的故事本身是真实发生的 , 演义中把它归功于诸葛亮,而且还说尽周瑜嫉妒诸葛亮之词,而在正史上常常把它归功于孙权,而实际上草船借箭的发明人恰恰是周瑜本人,在《三国志平话》中有周瑜巧计借箭的记载 。
在周瑜战功赫赫之时,诸葛亮才刚开始玩嘴皮子 。诸葛亮留下的唯一战略之作《隆中对》,不仅是抄袭了周瑜的观点 , 而且被一代伟人毛泽东批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在周瑜仙逝N年后 , 诸葛亮借托孤之名实际执掌偏安一隅、弱小的蜀汉政权,连年北伐征战(即演义中的“六出祁山”),屡战屡败,最后落的是:外患未除却新添内患 。《三国志》对诸葛亮是这样评价的:“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可见 ,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 。
周瑜不是一名简单的文臣、武将或军师 , 他是真正的统帅!而与其能相媲美的只有曹操 。然而,周瑜选择了辅佐,曹操选择的是称王 。但辅佐的,却打败了称王的,而且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硬仗!周瑜二十岁即当县长,卓而不凡呀,但与后来官至丞相的诸葛亮相比,定要逊色,但从军事才能上看 , 诸葛亮几乎没有什么闪光之处,不可与周瑜并肩相提 。
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才华横溢 宽宏大度

四、周瑜遭后世狂贬的历史溯源
综上所述,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他是一个刚柔相济的才俊人物,具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还有国色天香美女在相伴,称得上是十分完美的,就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瑾瑜,皆指美玉,喻意美德、优点、美好) 。那么,为什么周瑜的形象在后世会出现变异,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成为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小人的呢?
周瑜身后的厄运源自于东晋 。这个偏安一隅、只拥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 。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 。而周瑜生前身处非正统的东吴,自然中枪而被认定为“小人”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此后数百年 , 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 。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诗词中 , 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 。比如说: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与同情;而杜牧则以“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调侃周瑜 。
【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才华横溢 宽宏大度】到了宋朝,形成了朱程理学占据主导思想地位,极力推崇“帝蜀寇魏”论,尊刘贬曹渐成定局 。最尴尬的当属东吴 , 为了尊刘,自然要在贬曹的同时抑吴,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 。周瑜的形象就此彻底被扭曲,在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中,周瑜的形象一落千丈: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 , 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他看似颇有才华,却又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 , 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绝唱 。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对人物的善恶褒贬虽有数度浮沉 , 但“尊刘”、拥“帝蜀”的立场没有出现根本性动摇,直至明末罗老先生著的《三国演义》 , 对曹魏、孙吴两国人物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 , 以此拔高蜀汉,把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周瑜等做的好事 , 尽可能嫁接到刘备、诸葛亮等身上去,反过来把刘备、诸葛亮等差强人意的事情往曹、孙等人身上推,实在不好意思推的就干脆往刘备、诸葛亮部下转 。最终把周瑜的形象彻底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而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