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 , 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 , 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 。小
行书的基本笔法
01
点法
作点,其势要重,要如“高山之坠石” 。这个“势重”是指落笔时速度要快,落点后,迅速收毫铺开并取势趁机稍作挫动,然后又折而疾收 。作点时,力要深入,如利钻之镂金,收笔时要圆润饱满,方有厚重之感,墨精暗坠之妙 。
02
横法
书写横画,运笔上要注意上下俯仰的萦带关系,注意横上接笔的上挑和横下接笔的引带,做到前后呼应 。横画不写成水平 , 一般都向右上倾 。
03
竖法
写竖的方法 , 应该于曲势中求直 , 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弯弧而势曲,婀娜多姿 。
04
撇法
撇要写得险劲,笔锋向左斜出,势微婉曲,劲健有力,出锋处有向右回顾之势 。出锋时当以腕送 , 力到而匀 。不可半途击出 , 以手指将笔剔出,作虚尖飘忽之状 。出锋宜尖锐而饱满 。亦有要引带下一笔而不出锋的回锋撇和向上端带出的挑钩带上撇 。
05
捺法
捺是行书中最重要的笔画,也最富于大幅度的变化,往往在一篇字幅中,多种捺法交互使用,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捺的笔法很多 , 主要有反捺、回锋捺、圆捺、平捺、短捺等 。长捺 , 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行笔抑扬顿挫 。捺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或开或合、时敛时放、时方时圆,有的笔势向上,有的笔势往下,必须熟练地掌握 。
06
挑法
行书的挑法除近似楷书的写法一种外 , 还有连接上一画的挑法,即用钩带起挑笔 。挑法如鞭之策物,用力在策本 , 得力在策末,出锋易迅速于空中作收势 。
07
钩法
由于行书书写的速度增快,与楷书相比,它的环转的笔势增多,带来了笔势变化的不同,适量地减少了横竖笔画,而增加了钩的笔画 。作钩时 , 要力到锋端,钩法要饱满,不可虚尖怯露 。钩在向左或向右曲钩钩出时,不能露出方折刻板的锋棱,要流畅丰满 , 显出精神 。钩法在行书中形状很多,临帖时应多注意观察 。
08
折法
折在行书中有方圆两种折法 , 方笔折法与楷书差别不大 , 圆折笔在行书中应用的范围较大 。常见的方法是逢折都是提笔圆转而过,不再顿锋另起,更不露方折锋芒 。许多笔画的穿针引线也靠这种圆折笔画传递 , 折笔穿插在行书中起到灵活调度笔画的作用 。
行书用笔特点
【行书的基本书法笔法及用笔特点总结都在这了】01
放松楷法,书写增速 。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 , 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概括地说 , 起、收须有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 。而行书因为书写的便捷,将楷书行笔中的一些繁杂的笔法进行简化,省去了许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笔法 。总之,行笔既要不徐不疾,沉着从容;又要有疾有徐 , 态度自在 。
02
露锋入纸、中侧互用 。行书的起笔有用“逆势切入”的笔,这基本与楷书相同,由于行书行笔较快 , 故其逆势往往在空中完成,笔尖不着纸 , 称为“意逆” 。而行书一般的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 , 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 。行书的用笔是中锋与侧锋互用的 。笔画无论方圆,以中锋为主 , 这是一个基本大法 , 可是行书在书写过程中 , 不断地起止转折,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 , 要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 , 固非易事,关键在于调锋,笔锋要能随倒随起,能侧能中 , 就不会有僵卧之病 。
03
笔意萦带、牵丝往来 。行书的点画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所谓“笔意萦带”是为了行笔的简捷,求其收、起之间的方便 , 便用“牵丝”把他们联系起来,王羲之《兰亭序》帖及米芾《方圆庵记》帖中的“是”字是最能见出笔意的萦带 。这个“是”字既省去了楷书行笔的繁杂,又增加了艺术的渲染 。笔意萦带、牵丝往来的行书用笔特点,既是点画之间的联系,又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在笔势上尤为明显 。在字与字之间,上一字的收笔萦要带下一字的起笔,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附钩 , 使字与字之间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富有往来的流动感 , 笔致更为连贯 。
04
圆转代方,点画简化 。楷书中转折有两种:一种是方折;一种是圆折 , 这是风格上的区别 。而行书很少用提按转折比较繁的方折笔,而是隐含折意的圆转 。行书的圆转与楷书的圆转相比,速度要快 , 常常一带而过,没有楷书圆转那样略方的交角 , 常以浑圆的弧线出现 , 或者形成一个半环形,如米芾所书的“为”、“而”、“直”3字 。行书中有些形似圆转的转折,却有明显的方折的翻笔,这实际上也是用方折法的快写,虽为圆形而微微有棱角,如“皆”、“物”字 。然而行书圆转居多 , 是其一般的规律 。由于书家的习性、风格的不同,其用笔也不同 。因而王羲之的行书方折多些,颜真卿的行书圆转多些 , 苏轼的行书方折多些,米芾的行书圆转多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