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它的风俗是什么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春节的相关风俗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 。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后来 , 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 , 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可以更加的顺利平安 。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 , 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 , 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
文章插图
2、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如下:
1、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习俗讲究开门炮仗 。人们起早,先放一挂大炮仗 , 好一个满堂红!然后要去亲戚邻居家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期盼来年大吉 。这一天不要动扫帚、不要倒垃圾、不要开火煮饭!开年第一天,不要把福气、财气带走啦!
2、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妻子和丈夫要带着新年礼物前往娘家 , 给娘家人拜年,并且吃午饭 。北方的这一天还要祭祀财神,吃馄饨、吃元宝!
3、初三又称“赤狗日”,易与他人争吵,因此这天一般人们都待在家中,扫扫家中的垃圾、扫除晦气 。有些长辈比较讲究,要求这一天不可以拜年串门 。
4、初四迎财神,是祭祀财神的日子 。这一天,大家要备好瓜子、水果等,一方面是招待拜年的客人,一方面是接受“财神爷”的检验 。
5、初五要“赶走五穷” , 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这天人们要早起放炮竹、打扫卫生 , 把不吉利的东西赶走 。这天还要吃饺子,剁馅料的时候要咚咚响好让邻居都听见 。饺子以往都要吃五天,现在人们一般就在初五这天吃一次 。
6、初六是马日,这天人们开始真正的耕作和经商 。商店开门、人们开始复工 。过去 , 人们在这天还要祭拜厕所神明,打扫厕所,清楚污秽 , 因此称为“挹肥” 。
7、初七又称为“人日”,人人都在这天过生日,万物复苏 。这天有吃春卷的习俗 , 同时搭配七宝羹,驱除邪气,暖心养胃 。
节日风俗形成:
汉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 ,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 , 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 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 , 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 , 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一、初一
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2、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街坊四邻那里祝贺新春 。
3、吃年糕――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 , 象征着黄金、白银 , 寓意新年发财的意思 。
4、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气 。
二、初二
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 , 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而且礼物必须是双数 , 单数则不吉利 。
三、初三
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吓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 , 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
四、初四
1、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
2、扔穷――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
五、初五
1、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 , 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
2、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
六、初六
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 , 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 , 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
七、初七
人日――初七是人日 , 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
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会画鸡、吃五辛盘、吞鸡子等等不一而足 。
画鸡是旧时礼俗 。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 , 积累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 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画鸡贴于门上 , 以示谨始 。
辛盘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于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也顺应了春天即将到来,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
初二到初六,几乎都是新年休息、玩乐的时光 。且不说庙会上的食品和玩具,单是各式各样的表演就能让孩子们看花了眼 。
人日则比较重要 , 需要祭祀人文始祖炎黄二帝 。有的地方,会拿纸剪一个小人,贴在卧室帐子上 。再讲究一些 , 就煮七菜羹吃,据说在随后的日子能够诸事顺遂 。
初一到初五 , 还不能把垃圾扫出门外,否则会把福气带走 。
整个年节都这么过日子 , 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民俗里很快出现了破五,规定此日一到,农历新年前些天的禁忌皆可打破 。
大年初一的风俗
1、钔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 , 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 。爆竹声后 , 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 , 喜气洋洋 。人们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 。正月初一这天,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 , 起床焚香、放炮仗,为抢春 。
3、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 , 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 , 后饮以示挽留 。
以上内容参考南海网-春节习俗知多少: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讲究 “破五”迎财神
文章插图
3、正月初一的节日和风俗正月初一是夏历(农历、阴历)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 。正月初一拜岁 , 迎新岁 。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 , 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
正月初一的习俗有哪些
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 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
初一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
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 , 招致霉运 。
文章插图
4、正月初一有什么春节习俗正月初一的习俗有:压岁钱、年画、爆竹、拜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 ,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一、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 , 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 , 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
二、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
三、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四、拜年
新年的初一 ,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1、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 , 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除夕守岁后 , 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
2、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 。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 ,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
3、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 , 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 , 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
文章插图
5、大年初一有哪些传统风俗大年初一的风俗:1、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 , 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 , 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里祝贺新春 , 旧称拜年 。3、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 , 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
正月初一 , 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正月初一,通常指农历元朔日,它是一年之始 。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 。夏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 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 。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中国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东汉时称为“刺” , 故名片又称“名刺” 。
【正月初一的节日和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它的风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