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啥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

1、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批准时间: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中文名称:长城
●英文名称:The Great Wall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长城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
●概况: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长城修筑的历史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 , 周王朝为了 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 。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 。到了公元前七八 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 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 。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 。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 别 , 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
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 。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 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 , 便大修长城 。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 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从 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 城 。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 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 千米或10000千米 。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 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朝康熙时期 , 虽然 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 。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 , 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以明长城为例,在万 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 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 镇” , 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 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 。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 。总兵官平时驻守 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 验 。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 。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 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 , 可称得上是“巧夺 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
长城的城墙 。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 。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 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 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 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 , 墙顶宽约四五米 。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 ,  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 。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 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 。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 , 以住宿巡逻士兵和 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
关城 。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 。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 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亢芏?。就以 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 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 。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 带有许多小关 , 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 , 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 系统 。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 道关防 。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
烽火台 。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 军情的设施 。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 , 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 。这是一传递 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 。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 来加以区别 。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 , 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 传递顷刻千里 。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 十分迅速了 。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 峰回路转的地方 , 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 。烽火台在汉代 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 。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 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 。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文字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文化遗产价值: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 。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 , 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金戈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 。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 。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 , 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宗旨是对具有特殊的世界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识别和保护 。缔约国负有鉴定遗产以及保护和保存这些遗产的重要责任,缔约各国不仅承诺保护在其境内的世界遗产 , 还承诺保护本国的遗产 。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 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
世界遗产的类型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遗产混合体 。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 , 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同时,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
自1987年至今 , 中国已有29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1项,自然遗产4项 ,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并且中国的古琴、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历史: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 , 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
长度: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这一防御工程体系 , 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以明长城为例,在万 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 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 , 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 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 , 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 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 。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 。总兵官平时驻守 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
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1987年12月
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1987年12月
1987.12

长城是啥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

文章插图
2、长城什么时候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长城是啥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
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 , 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 。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长城是啥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

文章插图
3、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时候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kbUh_JkUqohFseu2RRcQQ 提取码: rgzp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探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篇
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1987年12月 。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 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
1961年3月4日 , 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1.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 , 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 。万里长城气魄雄伟 , 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1987年12月1日
长城是啥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

文章插图
4、长城那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
其他简介: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 , 印度的泰姬陵 ,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 。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 。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 。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 。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 。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 。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逊色 。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 。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 。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 。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 。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 。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 。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 。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 。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 。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 。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 。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 。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 。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 。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 。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 。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 。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 。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 。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 。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作掩体 。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
长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 。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 。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
蒙,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 。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广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
长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是啥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在哪年哪月哪天?

文章插图
5、长城什么时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请点采纳谢谢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