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万里的竹枝词原文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驩乐几家愁 。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时期 ,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 。主张抗金,收复失地 。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 。
高宗崩 , 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绍熙元年(1190年) , 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终因孝宗即位后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因忤宰相意 , 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 , 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 , 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
杨万里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万里的创作经历见于“江湖集”和“荆溪集”自序 。据其讲 , 最初学江西派,后来学王安石绝句,又转而学晚唐人绝句,最后“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此后作诗便更加应心顺手 。其作品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被称作“诚斋体” 。尤其那些善于从日常生活及光景中捕捉情趣的作品,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令人至今传诵不疲 。其词作品数量,虽少于诗作 , 但风格亦是清新炼道、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著有《诚斋集》 。
竹枝词7首
吴侬一队好儿郎,只要船行不要忙 。著力大家齐一拽,前头管取到丹阳 。
莫笑楼船不解行,识侬号令听侬声 。一人唱了千人和,又得蹉前五里程 。
船头更鼓恰三槌,底事荒鸡早个啼 。戏学当年度关客,且图一笑过前溪 。
积雪初融做晚晴,黄昏恬静到三更 。小风不动还知麽 , 且只牵船免打冰 。
岸旁燎火莫阑残,须念儿郎手脚寒 。更把绿荷包热饭,前头不怕上高滩 。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驩乐几家愁 。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
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 。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
《竹枝词》
(宋)杨万里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
①月子:指月亮 。
②九州:指中国 。此处借指人间 。
③关:关联 。
④月事:月亮的阴晴圆缺 。
⑤处:地方 。
⑥休休:宽容,气量大 。
一弯月牙照人间 , 多少人家欢乐,多少人家忧愁 。但人间的忧伤与痛苦与月亮的阴晴圆缺有什么关系呢?该宽容的地方,姑且将气量放大些吧 。
文章插图
2、湖州竹枝词原文_翻译及赏析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 , 门前一树紫荆花 。——元代·张雨《湖州竹枝词》 湖州竹枝词元代张雨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 , 博学多闻,善谈名理 。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 。年二十弃家为道士 , 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张雨
赠歌妓红绡皱 , 眉黛愁,明艳信清秋 。文章守,令素侯,最风流 , 送花与疏斋病叟 。席间戏作四章花间坐,竹外歌,颦翠黛转秋波 。你自在空踌躇 , 我如何肯恁么,却又可信着他,没倒断痴心儿为我 。低声语 , 娇唱歌,韵远更情多 。筵席上,疑怪他 , 怎生呵,眼挫里频频地觑我 。新来瘦,忒闷过,非酒病为诗魔 。纤腰舞 , 皓齿歌 , 便俏些个,待有甚风流罪过 。全不见白髭鬓,才四十整 , 有家珍无半点儿心肠硬 。醇一味,庞道儿,□锦片也似好前程 , 到健如青春后生 。邯郸道,不再游 , 豪气傲王侯 。琴三弄 , 酒数瓯,醉时休,缄口抽头袖手 。平安过,无事居 , 金紫待何如?低檐屋,粗布裾,黎禾熟,是我平生愿足 。——元代·卢挚《【商调】梧叶儿_赠歌妓红绡》【商调】梧叶儿_赠歌妓红绡
元代卢挚
∨ 赠歌妓
红绡皱 , 眉黛愁,明艳信清秋 。文章守,令素侯,最风流,送花与疏斋病叟 。
席间戏作四章
花间坐,竹外歌 , 颦翠黛转秋波 。你自在空踌躇,我如何肯恁么,却又可信着他,没倒断痴心儿为我 。
低声语 , 娇唱歌 , 韵远更情多 。筵席上,疑怪他,怎生呵,眼挫里频频地觑我 。
新来瘦,忒闷过,非酒病为诗魔 。纤腰舞,皓齿歌,便俏些个,待有甚风流罪过 。
全不见白髭鬓 , 才四十整,有家珍无半点儿心肠硬 。醇一味,庞道儿,□锦片也似好前程,到健如青春后生 。
邯郸道,不再游,豪气傲王侯 。琴三弄 , 酒数瓯 , 醉时休,缄口抽头袖手 。
平安过,无事居,金紫待何如?低檐屋,粗布裾,黎禾熟,是我平生愿足 。
▲ 弁阳片石出塘栖 , 余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 , 更留一半写今时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清代·黄宗羲《周公谨砚(四首选二)》周公谨砚(四首选二)
清代黄宗羲
弁阳片石出塘栖,余墨犹然积水湄 。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
梅边雪冷松边路 , 月寒湖上村 , 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 。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元代·吴镇《【南吕】金字经_梅边雪冷松》【南吕】金字经_梅边雪冷松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 。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
文章插图
3、张雨《湖州竹枝词》诗词选鉴赏湖州竹枝词
临湖门外吴侬家 , 郎若闲时来吃茶 。
黄土筑墙茅盖屋 , 门前一树紫荆花 。
这首竹枝词按定格为七言四句,只二十八个字,言虽短却意深长,话虽淡却味酷浓 , 姑娘对爱情的追求的 *** 充满了字里行间 。首句为姑娘的自我介绍:“临湖门外昊侬家” 。吴地称人多称“侬”,如我侬、渠侬、他侬等 , “吴侬”即吴人 。家住在临近太湖的城郊 。次句“郎若闲时来吃茶”为请贴的主要部分 , 说明被邀对象为“郎”,约郎来“吃茶” 。吃茶是双关语,除一般喝茶的意思外,还特指女子受聘,据说是取种茶下子 , 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的意义 。因此,尚有表示爱情坚定的涵义 。这里巧用“吃茶”二字正表现了姑娘的聪明机灵 。约郎吃茶的时间并未说定,而是“郎若闲时”,这里包藏了几层意思:一来说明这位郎非游手好闲之人,而是工作很忙的劳动者;二来说明姑娘爱的正是这个热爱劳动的人,不愿打扰他的工作,请他闲时来;三来表现了姑娘的性格温柔体贴 , 彬彬有礼,尊重对方的安排;四来,不咬死某时某刻反而显出姑娘对爱情的信念,真正的爱情是双方的,不能强求,郎若有心会立即来的,给对方留有余地,再一次表现了姑娘的乖巧伶俐 。
以上二句主要是绘声 。“吴侬”“吃茶”都带有湖州地区浓厚的乡土气息 。吴人说话语音轻清柔美,有“吴侬娇语”之称 。因此,读后仿佛听到姑娘楚楚动人的声音 。接下去三四两句则是绘色 。从环境的描写烘托姑娘的美貌与性格,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黄土筑墙茅盖屋”说明她生在平民百姓家,过的是雅淡自然、勤俭朴实的生活 。末句“门前一树紫荆花”为传神之句,明里系补充前句向郎说明她家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暗里在向郎表白自己蕴藏在心底的对爱情的炽热追求 。紫荆木似黄荆,叶圆心形,春天开红紫色花,植于庭院除观赏外,还有象征家庭和睦的意义 。传说有兄弟三人分家时商议把堂前的一株紫荆树破为三,紫荆树忽然枯死了,三兄弟为木所感动遂不分家了 , 于是树亦复荣 。(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诗里不’提其他标志单提“一树紫荆花”显然是在告诉郎她是生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 , 受到良好教育 。同时暗示郎将来她也会处好郎家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她贤慧善良的品德 。紫荆树叶呈圆心形,它象征着姑娘的炽热的爱心与对“心连心”的追求 。那片片嫩叶是紫荆树叶又不是紫荆树叶,仿佛是无数颗赤诚的心展现在门前欢迎郎的到来 。紫荆树春天开花,“花”字既补充前二句点明约郎来吃茶的季节正是新茶采撷时 , 也用以比喻姑娘自己正值青春年华 , 提醒郎“有花堪折直须折 , 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无名氏《金缕衣》)这是那黄土、绿树、红紫花旁脉脉含情地凝望远方的姑娘的心灵的呼唤声 。
文章插图
4、要杨万里的竹枝词整首~~~峡山寺竹枝词其一
作者:杨万里
一水双崖千万萦 , 有天无地只心惊 。
无人打杀杜鹃子 , 雨外飞来头上声 。
峡山寺竹枝词其二
作者:杨万里
峡里撑船更不行,棹郎相语改行程 。
却从西岸抛东岸,依旧船头不可撑
峡山寺竹枝词其三
作者:杨万里
龟鱼到此总回头 , 不但龟鱼蟹亦愁 。
底事诗人轻老命,犯滩冲石去韶州 。峡山寺竹枝词其五
作者:杨万里
一滩过了一滩奔,一石横来一石蹲 。
若怨古来天设险,峡山不到也由君 。
峡山寺竹枝词其四
作者:杨万里
天齐浪自说浯溪,峡与天齐真个齐 。
未必峡山高尔许,看来只恐是天低 。
文章插图
5、刘禹锡的《竹枝》的第四首……求注解……要详细竹枝:即《竹枝》歌,流行于巴、渝间的民歌;
断咽:断续呜咽,使人悲伤;
迟:此指迟缓凝滞;
调苦:曲调凄凉悲苦;
缘:缘于,因为;
词苦:诗中含寓流离迁谪之悲愤;
通州司马:指白居易好友、诗人元稹 。
不知何人在江畔唱起那《竹枝》歌;
一声声断续呜咽,迟缓凝滞;
奇怪这曲调何以凄凉,却是因歌词满含悲伤;
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元慎的“词苦”诗 。
《竹枝词》原为巴、渝间民歌 , 唐诗人顾况、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有拟作,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歌咏地方风物习俗及男女恋情 。
【湖州竹枝词其四原文、作者,杨万里的竹枝词原文】前两句写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声曲断咽后声调迟迟,状写《竹枝》歌法,声口宛然 。后两句写诗人始悟曲调凄苦,因所唱多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词苦”诗 。通州司马,指白居易好友、诗人元?。ㄗ治⒅?。元稹任监察御史时,因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江陵士曹参军,后迁通州司马,遭遇类似白居易 。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 , 因成四章》诗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拟《竹枝》抒其“沉愁”(白诗语),因而,此诗虽语言通俗流畅 , 却并不失于率直,而颇得蕴藉之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