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救父是什么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 。
1、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 ,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 ,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 , 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曹娥救父是什么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2、伍子胥
夫差赐予伍子胥宝剑,让他自我了断 , 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 , 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 ,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 ,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 。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
扩展资料:
各地端午节习俗:
1、秭归屈原故里
一个端午三次过 , 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 。尤为独特的是 , 秭归农民自发组织骚坛诗社 , 于端午时吟诗唱和,四百余年传承不息 。
2、黄石
西塞神舟会以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活动为主,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 , 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 。
3、汨罗江畔
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 , 十五结束 。沿江一带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还有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风俗,这些民俗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申遗

曹娥救父是什么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

文章插图
2、端午节的故事曹娥救父投江      
      1、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 ,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2、端午节的习俗: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曹娥救父是什么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

文章插图
3、反应曹娥救父的节日曹娥救父是传统节日端午节 。
端午节的一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 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 ,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民间传说端午节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的说法,但最广为流传是纪念屈原 ,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为避免屈原肉身被江鱼分食,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 。
后来这个风俗流传下来,逐渐发展成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历代诗词中描述了端午景象及缅怀古人的诗词主要有苏轼《浣溪沙·端午》、陆游《乙卯重五诗》、刘禹锡《竞渡曲》等 。

曹娥救父是什么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

文章插图
4、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故事是什么?端午节的由来:
1、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 屈原遭谗去职 , 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 抱石投汨罗江自?。宰约旱纳仔戳艘磺忱龅陌饕謇终?。
屈原投江后 , 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 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
2、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 父亲溺于江中 ,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 , 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端午节的风俗故事: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 , 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节名涵义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 , “午”为“中” 。“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 纪元通用天干地支 。
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 , 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 , 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
曹娥救父是什么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几为名人?

文章插图
5、端午节传说的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传说: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是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 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 ,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 , 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 , 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 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 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 ,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