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盛行于哪个朝代?【七夕节盛行于哪个朝代,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盛行于哪个朝代?】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
七夕节盛行于哪个朝代?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 , 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 , 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 , 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 , 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
中国各地七夕习俗
01浙江七夕香桥会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 , 有七夕香桥会 。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 香桥焚化 , 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
02湖南、浙江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 。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 , 煎汤沐发 。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 。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 。人们认为 , 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 。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 。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 , 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 , 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
03广东七娘会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 。屈大均《广东新语》中 , 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国年间 , 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 。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 。据参加过民国年间的拜七姐活动的老人回忆,广州西关一带,尤为盛行拜七姐 。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 , 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 绿豆 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 。
女儿们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头发,然后换上锦绸裙袄、旗袍,头上梳发髻,戴上白兰、素馨等花饰;再画眉、抹脂粉、点绛唇、额上印花;用凤仙花汁染指甲 。经过这番打扮,女儿们一个个如同仙子下凡,围坐于八仙桌旁,鹊桥边上,进行各 种游戏:或自娱自乐,吟诗作对,行令猜谜 , 并穿针祭拜乞巧;并指点天上北斗七星(相传织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员)及双星,讲述牛女故事、诗文典故;或请来歌姬,演唱粤曲,奏八音乐等,女儿们也自奏琴萧等乐器 。
04台湾拜床母
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 。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 , 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 , 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 。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 , 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 , 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
05胶东拜七姐神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 。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 , 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 手段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 , 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 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 麦芽 (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 祭祀织女 。
06中国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 , 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
07陕西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 , 还栽种豆苗、 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 , 剪豆苗、 青葱,放入水中 , 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 。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
08广西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 , 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
文章插图
2、七夕节源于哪代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 。
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 , 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 。
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 。在古代星宿体系中 , “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 , 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 , 亮一些 。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 , 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 。
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 , 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 , 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 。
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 。“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 , 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 。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
七夕的传说故事
相传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织女是王母身边的一位仙女,而牛郎则是人间的一位贫穷的放牛郎,牛郎因受通了灵的老牛点播无意中留下来凡间嬉戏的织女 , 两人一见钟情,就在情投意合之下结为了夫妇,并在婚后育有了一双儿女 。
但奈何仙凡有别,织女被王母带上了天庭 , 徒留牛郎和一双儿女在人间 , 而牛郎则不放弃发誓要追上天庭,在二人即将相见之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 。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 , 隔河相望 。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 。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 。从此七夕节这一天就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 。
你和朋友七夕节永远应该是在宋朝最为上相,他最早期间应该是稀罕,这都是认命,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 。
文章插图
3、七夕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农历七月七是我国传统七夕节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七夕节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极富浪漫色彩的节日 。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七夕节、女儿节 。此外 , 它还有很多别称: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有此称,也称重七)、香日(俗称这天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 , 以至满天飘香 , 故称)、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等 。
作为我国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王思潮介绍 , 从目前能看到的文献记载来看,早在汉代就有了七夕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
王思潮表示 ,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 。传说牛郎织女每年都会在这天夜里相会,即“七夕”鹊桥会 。事实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是始于汉代 。
王思潮表示 , 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七夕节也有吃的风俗 。七夕夜,人们一面欣赏璀璨的星空,假想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场景 , 一面吃着各种巧食(瓜果和面点),为的就是乞巧心智和财智,同时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
文章插图
4、七夕节鼎盛于哪个朝代七夕节鼎盛于宋代 。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七夕节”一词的在北宋;在宋之前的文献多称此天为“七月七”、“乞巧节”、“七夕”等 。宋代将七夕节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娱乐性及商业气息突出,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 。
宋元之际 , 七姐诞的乞巧习俗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 , 至七夕前三日 , 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
在这里 , 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 。说明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
古代七夕节靓女俊男的过法
一、男子
1、拜魁星
古代的读书人在七夕节拜魁星 。传说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 , 魁星主掌考运 , 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节这天祭拜 。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遂古代就有了魁首、一举夺魁等词语 。
2、晒衣晒书
古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 。据载,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士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也就是炫富 。炫耀身穿衣服的材质 。《晋书?阮咸传》中曾描写过这样一段画面:七月七日这天,阮咸的邻居晒衣,上面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 。可见,晒衣炫富的行为盛行 。
二、女子
1、拜织女
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案前焚香礼拜后,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女少们希望长的漂亮,找个如意郎君 。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 。
2、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 , 喜欢在七夕节这天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 , 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
3、穿针乞巧
这是早期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姑娘们围坐一团 , 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者为巧者 。还有喜蛛应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 七夕夜,陈列瓜果于庭院中,有蜘蛛结网则得巧,网密得巧多 。
文章插图
5、七夕节是什么时候?七夕起源于什么朝代?七夕节是什么时候?
七夕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 。但是七夕节的阳历时间是什么时候却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 。
如2021年的七夕节的时间介绍如下:
公历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狮子座(阳历);农历二零二一年 七月 初七 大月 (阴历)
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上举行,故名七夕 。
七夕起源于什么朝代?
七夕这个节气主要的起源于汉代的 。
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个也就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 , 七夕宫娥乞巧忙 。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 , 代代延续 。
所以说,七夕这个节日主要的是起源于汉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