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农历新年期间西北地区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初五:破五——山西中部年文化[祁县春节民俗]
今天是破五,意思过了今天过年中所忌讳都破了,生产开始正常,清晨鸣炮庆祝 , 但这一天也是忌讳最严的一天,呆家里不作事更不能出门 。今天也是过年敬香供神最后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鸣炮 。
破五不仅是祁县和晋中一带风俗,在山西大多地方都有相似风俗 , 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是个亮点.
山西其他地方的破五风俗:
晋西北地区,太阳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鸣炮、烧香、敬纸 , 称为“送穷” 。
晋北地区,民间习惯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拿到街头 , 互相交换 。把自已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称为“得到有福人” 。
晋东南地区 , 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 。传说上古高阳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烂裤,生活上吊儿郎当,后来惨死在巷外 。民间扔衣以祭,称为“送穷鬼” 。
晋南地区的送穷来历,又传说是古代颛顼时期,宫中生下一个男孩,穿上新衣服就哭 。如果硬将新衣服给他,不是撕烂,就是故意在屎尿堆中打滚,人皆呼为“穷子” 。送穷节,民间习惯掏厕所,将粪堆在门外 , 称为“送穷子” 。已经演化成鼓励抓紧时间 , 勤劳致富的习俗了 。
还有的地方 , 习惯在初五日早上 , 取炉灰少许于筐 , 并剪五个纸人,送到门外 , 焚香、放花炮而还 。称之为“扫五鬼” 。
晋南地区翼城等县的传统 , 在正月初五日送祖宗 。傍晚 , 将祖先供桌上陈列的祭品撤掉,放鞭炮,焚香礼拜,移神于原龛内 。来年春节 , 再行供奉 。浮山等县的风俗,又是在门外焚香、敬纸,意喻将祖宗鬼魂送到宅外 。雁北地区民间习惯在定更后,妇女皆出大门外,烧纸祭奠亡灵,放声大哭 , 俗称哭节 。
文章插图
2、正月二十三“燎干节” 在西北地区 ,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是“燎干节”,是广为流传的传统春节习俗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口点燃柴草火堆,而且柴火必须从外面搜集 , 不能从自家拿,寓意聚财之意 。全家大小在火堆上跳来跳去,表示能燎去一年的晦气 。
其实正月二十三"燎干"是西北人春节的真正结尾 , 过了这一天,年就算彻底过完了,让年在火火红红中过完 , 接下来就要开始准备春耕生产了 。人们通过"燎干",希冀消灾避祸,有的甚至要把小一些的家畜或幼仔抱着从火上跳过,以求牲畜兴旺 。最后的环节叫扬花 , 等到柴火燃尽,地下只有一堆火星时,大人用铁锹把燃剩的带火星的灰烬轻轻的扬起,在半空中洒下 , 依据火星的大小、形状来预测当年五谷丰稔 。火星多小而圆的,口里还要喊着“麦子花”,如果扬起又落下的火星亮亮地均匀地,人们就会知道今年种的麦子一定会有好收成 。火星大而圆的 , 则玉米有收成;如果喊到某一种农作物时,扬起的火星暗淡无光,落下时也稀稀落落地,人们就会感叹今年这种作物的收成不好 。火花随风飘飞在黑夜里闪出点点亮光,像空中飞舞的荧火,又似烟花一样绚烂夺目 。观赏之余 , 寄托了农人希冀秋天丰收的愿望 。四处落下的火星,则要娃娃们用脚一一踩灭 , 一是防止引发火灾;二是踩“干虫”,不得?。?蚊虫不叮咬 。当地上的火星全部踩灭后 , 这时"燎干"活动才宣告结束 。
小时候每年“燎干”都特别热闹,几家几户拼在一起热热闹闹,火势旺时,大人们先来一波,等到火势稍小的时候才轮到我们这一群娃娃,从火上跳过的瞬间真有种把晦气丢了的愉快,近几年 , 春节都禁止燃烧烟花爆竹,更别说燎干了 , 它正在渐行渐远离开我们的生活 。
文章插图
3、西北地区在春节都有哪些风俗?陕西榆林佳县放赫:放赫是陕西佳县白云山地区的一种道教年俗文化活动,是当地人们为祈求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国泰民安而进行的活动 。每逢正月,佳县村民都要用木头精雕制作赫人、赫马,其中包括骑着马的年、月、日、时四个先行官,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以及一些骑着仙鹤的老寿星 。除此之外,陕西地区北部安塞县一带还会在农历正月表演安塞腰鼓 。
图瓦人,生活在中国最西北的深山密林中 , 世代以放牧、狩猎为主,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 , 保留着传统而有神秘的生活习俗 。年三十天一亮,他们便会砸骨头,先将牛后腿肉连骨端上,再用小刀把牛后腿肉片片剔下来 。而后屋主人将一条白色的哈达系在骨头上,并吟唱圣洁的祝福,之后交还给家中年轻些的小伙儿来砸骨头,把骨头放在剁肉的树桩上,高举斧头猛砸,骨头开裂 。砸开后,先有最尊贵的客人手捧骨头吸髓 。然后轮流传递着吸 。
我的家在西北,那里每当临近春节的时候 , 家家都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祭祖 。一进入阴历二十三小年后,祭祖扫墓活动就开始了 。去自家的墓地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避免不了的还有些祷告之类的祭奠方式 。祭祖之后就是置办年货了 。每一年家家都会准备好多吃喝 , 一来庆祝节日,还要在节日期间招待亲戚朋友 。同时还要每人做件新衣服 , 新袜子,这些新衣服新袜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拿出来穿上 。
我只说一个习俗 , 拜年 。年三十儿,要去坟上请先人回家过年 。初一早上,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现在 , 也有叩头的 。之后,吃长面,再去给同族的长辈拜年,也有给同村人拜年的 。第二天,在家闲暇 。不过,家里有去世末满三年的,出嫁女的全家都会回来,媳妇也要回去 。总之,拜年一般要延续到初七八以后才会结束!
在我生活的地方 , 西北,基本风俗也有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却了很多,现在还流传的比如,年三十晚上“接先人”,送纸钱,贴春联,蒸馒头,洗衣服 , 剪头发,过年扭秧歌,唱大戏,很多很多,我个人觉得应该传承下来 。
文章插图
4、年底回家过年的时候,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习俗?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接下来,就带你盘点各地过年风俗吧!
华北地区
HAPPY NEW YEAR
北方的春节,除了必不可少的庙会,各地又有多种独特的习俗 。
捏油灯: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 。岚县人捏灯盏 , 是用面捏,所用面 , 有荞面、糕面数种 。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糕面,即软黄米面灯盏,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灯形 。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荞麦面做灯 。用白面做的叫“银灯” , 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养麦面做的叫“铁灯” 。
剪春幡: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
跑竹马: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流行于山西省内各地 。这种活动内容,通过有关资料的证实 , 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民间活动形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
西北地区
HAPPY NEW YEAR
西北地区的春节传统有一种大江东去的豪迈 。
陇县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 。“ 社火 ”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 “ 百戏 ”广场娱乐活动 。起初,是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 , 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 。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 ,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 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 , 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破五:意思过了今天过年中所忌讳都破了 , 生产开始正常,清晨鸣炮庆祝,但这一天也是忌讳最严的一天,呆家里不作事更不能出门 。今天也是过年敬香供神最后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鸣炮 。
华中地区
HAPPY NEW YEAR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 , 中原地区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 。
沤柏枝:豫西一带,农历正月初一最早起床的人第一件事是将除夕堆放在院中配有麦糠或谷草的柏枝点燃,俗称“沤柏枝” 。沤柏枝时有的全家大人小孩要从柏枝火上跨过 , 称跨旺火 。有的还在当院中高挂一灯笼,称作 。挂天灯 。据说,挂天灯、沤柏枝、跨旺火可 。镇妖除邪 , 尤其可防止凶神 。
冬舂米:汉族民间岁时风俗 。流行于安徽和县、含山等地 。每年冬至后第三个戊日,恰好是农历腊月初六或初七,民间称作“腊米工日” 。这天取水舂米 , 迈入仓中,故称 。冬舂米是在黄米的基础上再囤制一次 。
放人丁炮:汉族岁时旧俗 。流行于安徽歙县地区 。农历正月初二,各宗族所有男子 , 在本族祠堂内集合,由庭长或代表发给爆竹,一般每人三枚 。凡有儿子的男子,每人加发小爆竹十挂 , 一挂一百枚,取百子吉祥之意;无子的男子在祠堂祖宗牌位下烧香求子 。民间认为,这天是求子最好的日子 。
西南地区
HAPPY NEW YEAR
在少数民族聚集地 , 春节习俗也具有很多民族特色 。
除夕祭树:流传于四川省岳池县一带 。每年除夕之夜 , 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 , 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 。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 。祭树后 , 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
偷菜节:是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 , 也不能偷异性朋友家的 , 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 。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 。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 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
汲新水:又称挑伶俐水、挑新水、挑乖水 。流传于桂西一带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 。
江浙地区
HAPPY NEW YEAR
无论搡桨弄舟 , 还是灯火舞龙,都透着甜甜的江南水乡气息 。
点岁灯:汉族节日旧俗,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 。除夕或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 。在此期间,夜间卧室里通宵燃灯 , 称“岁灯” 。一般在屋柱脚、床下、桌下、灶下点灯 。多用红萝卜切成段作盘,插上小蜡烛,也有用陶器盛油点灯的,是除夕守岁的一种活动,还要贴春联,放爆竹、唱辞岁歌、饮分岁酒、吃岁饭等 。
接青龙:汉族民间岁时旧俗 。流行于浙江杭州 。每年农历正月十二 , 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 , 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 。
华南地区
HAPPY NEW YEAR
温暖的南方让冬季的春节也有诸多夏天特点 。
贺年酒:旧时瑶族节日风俗 。流行于广西灌阳县 。农历十二月,每户交两斤米给头人酿酒 。正月初一,再交猪肉半斤、豆腐两块,蒜苗一根,派一男子参加酒会,称为“吃贺年酒” 。由头人主持 。旧年添了人口的人家,抱着孩子,带上一壶酒、两块豆腐、一块猪肉,来向大家拜年 。以后村里分东西就有小孩的一份 。
吊缝猴:流行于台湾地区的汉族民间岁时风俗 。用布扎成猴子模样或红布缝成猴形图案并在四角缝上扫帚图形 , 春节期间 , 作为饰品挂在屋檐下 。因“缝猴”与“封侯”谐音,以图吉利 。
年底回家过年的时候 , 不同的地方都有这些习俗:1、带上红包走访亲戚家 。2、买上几箱水果到时去拜年 。3、村里的人们会早早买好鞭炮 。4、提前买很多猪肉回去做腊肉、腊肠 。5.村里有抛圈、拔河等活动,有时还舞狮子呢 。
地方不同过年习俗也就不同,有的地方每逢过年都会拜祭已经过世之人,而有些地方只有清明节时才会去 。还有就是有的地方会串门,而有些则选择只与家人在一起 。
东北三省会做粘豆包,杀猪菜,年糕等 。山西会在过年第一天的第一顿饭吃饺子,放炮仗 。广东省的过年是一场换橘活动 。
年底回家过年,就像北方山东的吧,他们往往都是在春节期间,过了年之后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去自己的亲戚家串门送礼 。
文章插图
5、西北地区过年的年俗文化有哪些?有一年的时候我跟爸爸去西北地区,正好是节日期间令我十分难忘 。还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村里品德高尚、家景富裕的人家就应村民之请用麦粒育出一盘青苗 。在春分节这天,村民们请出这盘青苗,载歌载舞、牵着肥羊在村街上巡游,庆祝春天的到来 。青苗传递到另一家供养,这一家的主人郑重地迎接青苗,精心侍养,村里德高望重者向主人与前来送青苗的村民祝福,大家唱歌跳舞祝贺 。大家围坐在柳园之中举行歌舞娱乐活动 。春姑娘坐在寓意着四季轮回的木制大车轱辘上 , 由四个小伙子抬着,踏着音乐的节拍边行边舞,绕场一周,由德高望重者揭去盖头,春姑娘走入人群 。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姑娘,新疆的春节与汉民族的春节不同 。汉民族的春节是在农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春节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禾草喷绿的时候 , 时间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节开始 , 到清明节结束,称为“诺鲁若孜” 。从时间和景色上看,新疆的春节更贴合“春天的节日”这个名称 。哈密维吾尔农民的祭青苗仪式是发展与保留得最完整、最富文化气息的春节庆典活动 。
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 。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把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户主用刀在羊头的额部划一个“十”字后,全家人开始享受丰盛的晚餐 。喝酒,是蒙古族过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 。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 。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 。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
【西北地区的春节习俗,过农历新年期间西北地区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大年,也就是春节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 , 称春节为白节 。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 。饭罢,还要下棋 , 玩嘎拉卡,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