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的作者怎么读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谁

哀江南赋的作者怎么读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谁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庾信 。《哀江南赋》是中国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篇赋 , 此赋主要是伤悼南朝梁的灭亡和哀叹自己个人身世,陈述了梁朝的成败兴亡 , 以及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凝聚着作者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 。
《哀江南赋》原文粤以戊辰之年 , 建亥之月 , 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 , 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 , 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 , 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 , 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 , 芟夷斩伐 , 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 , 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 , 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哀江南赋》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 , 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 , 却有去无归 。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 。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 , 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 。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 。傅燮临危只悲叹身世 , 无处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泪 。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 , 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 。
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 。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 , 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 。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 。想当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 。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周,终于食了周粟 。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 。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 。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暂且用来记录肺腑之言 。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是以悲哀国事为主 。

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胍旖蝗? ,大树即见飘零 。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 。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促其定盟 。我只能象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象行人季孙那样 , 留住在西河的别馆了 。其悲痛惨烈,不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 , 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 。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望见;那华亭的鹤唳 , 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吗!
孙策在天下分裂为三之时,队伍不过五百人;项籍率领江东子弟起兵,人只有八干 。于是就剖分山河 , 割据天下 。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戮杀,如割草摧木一般?长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 , 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 。莫不是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于此可知并吞天下 , 最终不免于秦王子婴在轵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车轨和文字,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 。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厄运;春秋更替,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 。天意人事,真可令人凄怆伤心的?。『慰鲇种鄞蘼罚硬皇浅朔ぜ荽苌洗铮环缈竦雷?,海中的蓬莱仙山也无可到达的希望 。因踬者欲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操劳者须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 。我写此赋,为陆机听了拍掌而矣,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

《哀江南赋》作者介绍庾信(513年-581年) , 字子山,小字兰成 。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 。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 , 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 , 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 , 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 。他的文学成就,也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
《哀江南赋》内容简介赋以作者的家世生平、亲身经历为线索,对梁朝由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做了痛定思痛的追述 。其中,对梁朝君臣“以干戈为儿戏 , 以清谈为庙略”的腐败无能,以及互相内讧 , 骨肉相残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指责,赞颂了梁朝将士英勇牺牲的精神 。对无辜的平民在战争中“城崩杞妇之哭”的惨相,给予深切的同情,并对自己沦落异邦,死生契阔的遭际 , 流露出日暮途穷、不可问天的沉痛 。赋在一片故国乡关的思念中结束 。
《哀江南赋》创作背景据《北史》记载,庾信留在北方,“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陈寅恪在《读〈哀江南赋〉》中考证,《哀江南赋》是庾信的暮年之作,成于北周宣政元年(578) 。鲁同群则认为此赋作于西魏恭帝三年(557) 。
《哀江南赋》赏析这是一篇内容丰富的自传体史赋 , 以叙事体的长篇结构,将家世与国史联系起来 , 将个人遭遇与民族灾难融汇在一起,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和自身由南至北的经历,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感情深挚动人 , 风格苍凉雄劲,是中国辞赋史上的长篇巨制 , 是一篇划时代的杰作,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赋史上堪称丰碑 , 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 。
【哀江南赋的作者怎么读 哀江南赋的作者是谁】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