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Kindle在中国为什么不香了( 三 )


不可否认的是 , Kindle在国内市场确实拥有一批用户 , 然而Kindle的世界已经被微信读书悄然入侵 。 随着Kindle推出体验浏览器 , 2020年初 , 微信读书上线墨水屏版 , 宣布支持Kindle的体验浏览器 , 一时间让落灰的Kindle们焕发“第二春” 。
2021年初 , 微信读书又悄悄推出自己的墨水屏阅读器 , 并附赠一张无限年卡 , “免费”的诚意再次显现 , 预约+抽签的模式 , 筛选出500名忠诚用户 , 并没有量产的打算 。 无法安装其它app的微信读书“定制版” , 似乎只是在“致敬”把自己围成“孤岛”的Kindle 。
微信读书的阅读器性价比并不高 , 1499元的价格遭到大量用户吐槽 , 但仍旧不可否认 , 微信读书已经深入Kindle的“腹地” 。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 2018年 , 有20.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 而2020年仅有8.6%的国民使用电子阅读器 。 短视频在吞噬年轻人的时间 , 手机等阅读设备不断抢走电子阅读器的用户 , 年轻人的阅读选择已经改变 , Kindle的衰败似乎已无法改变 。
踩着2021年的尾巴 , 咸鱼选出了年度十大无用商品 , 电子阅读器位列第三 , 咸鱼贴心地给出“理由”——一种比较昂贵的泡面周边 。 然而对于目前的Kindle来说 , 未来或许甚至没有机会盖泡面 。
03 后Kindle时代 , 消费型电子产品怎么活?
作为风靡一时的电子产品 , Kindle的败走中国市场 , 无疑给了消费型电子产品一个莫大的警戒 。
需要强调的是 , 我们常说的3C数码产品 , 指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型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三类电子产品 。 计算机类电子产品包括电脑配件、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等;通讯类电子产品主要指手机;消费类电子产品包含的品类最广 , 电子阅读器、照相机、音箱、MP4等电子产品均在此范畴 。
进入21世纪之后 , 企业不断细化消费者需求 , 推出消费型电子产品 , 并引领一波又一波消费热潮 。 但问题是 , 已经有不少消费型电子设备因为非刚需 , 短暂辉煌后就告别了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 。
例如卡西欧推出的“自拍神器” , 因为抓住了女性消费者对美颜滤镜的需求 , 一度在中国爆火 。 但自拍神器在中国市场很快销声匿迹 , 被专攻美颜自拍的OV系手机逼到没有活路 。 十余年前风靡全国的MP3和MP4 , 也是被音质日益提高的手机踢出了历史舞台 。
可见 , 属于通讯类电子产品的手机 , 是电子产品中的绝对刚需 。 消费型电子产品的卖点一旦被手机赶超和替代 , 该类产品就注定走向灭亡 。
近几年 , 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和亚马逊一样 , 也瞄准各类人群需求 , 不断推出消费型电子产品 。 但手机的所向披靡 , 并不意味着消费型电子产品难寻活路 。 消费型电子产品想要开辟广阔的、非伪需求的市场 , 一定要抓住两个方面:
一是以具有绝对诱惑性的、不可替代的软实力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卖点 。 例如任天堂的switch游戏机 , 便凭借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在社交媒体的走红 , 带动了销量 。 游戏具有独特性和诱惑性 , 消费者想要体验该款游戏 , 只能乖乖购买switch游戏机 。 反观Kindle , 即便没有盗版影响 , 亚马逊的多数电子书籍也并非独家 , 可替代性很强 。
二是抓住某一类人群特点 , 迎合该类人群的需求 , 打造出对特定群体来说属于刚需的电子产品 。 例如智能音箱 , 精准捕捉了老年人、儿童群体对电子设备操作不便的痛点 。 语音交互这一卖点 , 也同样适用于懒人群体 。 多重需求下 , 智能音箱的市场规模得以逐年上升 。 而Kindle , 虽然抓住了深度阅读者的需求 , 但在中国市场的大环境下 , Kindle的刚需性被大大削弱了 , 深度阅读者无疑有着更加便利和优惠的选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