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桨 , 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时给事中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 。”北朝人原本渴饮酪桨,但受南朝人的影响,如刘镐等,也喜欢上饮茶 。
饮茶始于西汉,起源于巴蜀,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渐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饮茶由上层社会向民间发展,饮茶、种茶的地区越来越广 。
茶与宗教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 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
(一)道教与茶
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为道教徒的首选之药,道教徒的饮茶与服药是一致的 。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杂录》记:“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丹丘子、黄山君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可满足道教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晋惠帝时著名道士王浮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曰:‘予丹邱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 。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 。’”神仙丹邱子向虞洪乞茶喝 。
道教徒的宣扬 , 提高了茶的地位 。
(二)佛教与茶
《晋书·艺术传》记:“单道开 , 敦煌人也 。……时夏饮荼苏,一二升而已 。”单道开乃佛徒,曾往后赵京城——邺城(今河南安阳)的法琳寺、临漳县的昭德寺,后率弟子渡江至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又转去南海各地,最后殁于广东罗浮山 。他在昭德寺首创禅室,坐禅其中,昼夜不卧,饮茶却睡解乏以禅定 。晋僧怀信《释门自镜录》:“跣足清淡,袒胸谐谑 , 居不愁寒暑,食不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荼 。”魏晋之际,析玄辩理,清谈风甚 。佛教初传,依附玄学 。佛徒追慕玄风,煮茶品茗,以助玄谈 。
《续名僧录》:“宋释法瑶 , 姓杨氏,河东人……年垂悬车,饭所饮荼 。”法瑶是东晋名僧慧远的再传弟子,著名的涅盘师 。法瑶性喜饮茶,每饭必饮茶 。
【武阳买茶是什么地方】《宋录》:“新安王子鸾 , 鸾弟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昙济十三岁出家,拜鸠摩罗什弟子僧导为师 。他从关中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创立了成实师说的南系——寿春系 。昙济擅长《成唯实论》,对“三论”也颇有研究,曾著《六家七宗论》 。他在八公山东山寺住了很长时间,后移居京城的中兴寺和庄严寺 。两位王子拜访昙济 , 昙济设茶待客 。
佛教徒以茶资修行,单道开、怀信、法瑶开茶禅一味之先河 。
客来敬茶
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便是规定在家中来客之后烹茶敬客 。
南朝宋人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荼、果而已 。”陆纳以茶和水果待客 。
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语新说·纰漏》记:“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 。……坐席竟,下饮 , 便问人云:‘此为荼,为茗?’”客人入坐完毕,便开始上茶 。同书还记:“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荼,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 。每欲往候 , 必云今日有水厄 。”王蒙“人至辄命饮之”,这是他好客的表现 。
弘君举《食檄》:“寒温既毕 , 应下霜华之茗 , 三爵而终 。”客来到来,见面寒暄之后 , 先请饮三杯茶 。
相关经验推荐
- 奶茶的保存方法 喝不完的奶茶如何储存
- 屁股上长了一个大包是怎么回事呢
- 石榴可以吃吗 石榴可以吃的吗
- 总是右胳膊没劲是怎么回事啊 总是右胳膊没劲是怎么回事
- 印度是中国的替代?德外长吹捧印度,德总理表态微妙
- 李子的好处是什么 李子的坏处是什么?
- 湖南县长喊话打工游子回家过年 当地宣传部:只是实事求是想这么说
- 剧情梗传第十关你是我的荣耀攻略
- 一跑步膝盖痛怎么回事 一跑步膝盖疼是怎么回事呢
- 米修米修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