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文书的写法 书的写法( 四 )


通过黄金台日记 , 《清代的书籍》揭示了晚清文人获取书籍的基本方式以及他们通过书籍建立“知识共同体”的基本方式 。作者逐条勾稽黄金台日记中的书事 , 统计黄金台在平湖、嘉兴、杭州等地视频超过65次的购书记录 。经仔细研读 , 作者发现 , 每一次购书 , 黄金台都将清单抄录在日记中 。如此一来 , 小镇读书人如何买书 , 买了什么书 , 这些书籍在其经济生活占据怎样的比重 , 就成为可以探究的话题 。最终 , 作者提出三个颇有意思的观点:一、黄金台仅凭自己的收入刊刻文集是困难的;二、集部书籍的价格波动很大 , 不知名作者的文集进入市场即便低于成本价也不一定卖得动;三、清人刊刻文集的目的主要不在销售 , 而是作为礼物加以赠送 。

平安文书的写法 书的写法

文章插图
黄金台《木鸡书屋文钞》书影 , 图自中华经典古籍库写好 , 锺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篆书的写法 。
以黄金台为个案所得的如上结论也许不够惊人 , 然而这些观点在细微处提醒人们 , 嘉道以后文人的书籍世界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 。譬如 , 作者发现黄金台日记写好记载送书超过1000种 , 而接受的赠书不低于800种 。将西方学界对礼物的研究视频教学引入这种书籍的赠受关系中 , 作者看到了书籍作为礼物的诸多特征 , 但作者没有止步于此 , 而是注重探究书籍作为礼物的人情网络如何形成 。以黄金台所著《木鸡书屋文》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为例 , 每一阶段文集的刊刻及最终赠送 , 日记中都有较为清晰的记载 。例如四集在咸丰元年刊刻 , 共印刷200部 , 至咸丰八年 , 黄金台总共送出了107部 。作者由此推论 , 黄金台主动将书籍作为礼物去激活人际网络 , 在师友不断应和之后 , 以他为中心的“书籍之网”也得以建立并不断漂移 。
如上所示 , 一个关于黄金台书籍世界的小型视频研究专题得以确立 。这个专题的名称 , 最早见于作者2015年在浙江大学高研院访问时所作讲座的题名锺山——“用书籍编织世界” 。正是通过黄金台日记 , 作者看到一位清代普通读书人如何建立自己的书籍世界 , 用心经营 , 小心翼翼 , 通过一本一本的书籍 , 通过一个个的人与书及书与人的联系文书 , 最终成功在地方上留下不可磨灭的文献痕迹 , 也在历史上写下了微小但不可或缺的书籍故事 。基于稀见而有特色的日记、题跋等文献 , 本书建立了数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清代书籍小专题 。虽然作者未明确声称试图通过这些小专题挑战清代书籍史的既有论述 , 但鲜明的“眼光向下”思路及对中下层文人的无限同情 , 则作者于书中多有流露 。这些关怀所在 , 或承载了作者关于清代书籍史的“整体史”梦想 。
三、写的策略:关联比较与特色情缘
清代的书籍是清代书籍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 然而考虑到书籍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流动性特征 , 考虑到书籍与更为广泛社会的联系 , 选择书籍的哪些侧面进行重点书写 , 往往意味着研究潜在的不同目的 , 书的写法 。《清代的书籍》的一个突出特点 , 是把握一些清代书籍史上的重要剖面 , 例如石印与书籍、小说阅读与书籍、女性与书籍等有特色情缘的书籍现象 。所谓有特色情缘的书籍 , 是指在书籍写作中 , 特别关注历史长河里书与人的关系 。事实上 , 书籍原本处于一种流浪的过程中 , 每一部书与人之经历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 。确定清代书籍史的研究对象 , 固然可以照搬历史上关于书籍的论述 , 也可以从当代角度出发 , 重新梳理历史上的书籍叙述 。《清代的书籍》在此关注了技术与书籍的关系 , 关注了代表新的视频教学阅读趣味和现代性萌芽的小说阅读 , 也关注了性别视角下的女性阅读状况 , 所体现的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切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