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导读:没有人可以随意冤枉一家车企与技术,同时,也没有车企能够将责任随意安插在消费者与驾驶员身上 。由于智能汽车在软件层面对驾驶的介入越来越多,对于智能汽车事故的责任判定中,对于软件的检测能力与相关法规完善,成为了保障用户与车企权益的全新屏障 。
(文/张家栋 编辑/周远方)
没有人可以随意冤枉一家车企,同时 , 也没有车企能够将责任平白推到消费者身上 。
在道路上“平静”已久的特斯拉再度卷入了“幽灵刹车”与“意外加速”的漩涡 。11月5日,广东潮州一男子称,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Y准备停车时 , 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 , 接连撞上两辆摩托车和两辆自行车,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 。
与近年来多起“自动驾驶”事故不同,本次发生事故的特斯拉汽车并未开启“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 。根据事故车主亲属表述,车主驾驶车辆到达自家经营的水泥店门口准备靠边停车 , 但踩下制动踏板时 , 发现制动踏板无法踩下,随后按下P挡车辆同样没有制动动作 。在车主向左打方向回到水泥路面后,车辆便突然加速 , 且中途踩刹车也毫无作用 。
文章插图
特斯拉事故后现?。ㄊ悠到赝迹?
对此,特斯拉在11月13日给出回应称:
1.根据车辆后台行驶数据显示,司机在全程中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在事故视频中可看出,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刹车灯长时间没有点亮,与后台数据吻合; 2.数据显示,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并保持100%加速状态; 3.行驶期间,驾驶员多次短暂按下P挡又快速松开,同时制动灯快速点亮并熄灭 。特斯拉方面表示,目前警方正在寻求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还原事故真相 。特斯拉方面会积极提供必要的协助 , 请大家不要听信谣言,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
观察者网就此事件向询问特斯拉的相关调查进展,但截至发稿,特斯拉方面仍未予以回复 。
尽管事件尚无定论,但网络上对于事故责任判定的探讨却快速发酵,支持特斯拉的一方认为数据不会说谎,反对特斯拉的一方则认为车辆系统判断有误 。在双方的拉扯中,数据的准确性与第三方机构检测的可靠性,成为了制止特斯拉下一次“狂奔”的关键 。
“幽灵刹车”与“意外加速”
回看近年事故报道,制动失灵与突然加速的问题在特斯拉产品上已非首次 。今年8月,有车主爆料自身在驾驶特斯拉Model Y车型时突然加速碰撞 。
事发后,车主自述车辆突然加速控制不了 , 并且车主回应因害怕踩错踏板 , 已经关闭了单踏板模式 , 也没有开启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
文章插图
今年4月北京特斯拉事故 图源:特斯拉相关负责人
无独有偶 , 2020年初,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将对一份请愿书进行调查,请愿书引用了“消费者向NHTSA提出的127起投诉 , 涉及123辆汽车与110起撞车事故” 。
针对众多事故,特斯拉则多次通过公开声明与车主证词站在对立面,声明不承认旗下产品存在“意外加速”和“幽灵刹车”状况 。并且用后台数据证实 , 车主在事故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制动措施,以及将加速踏板当作刹车踏板踩下的错误操作 。
相关经验推荐
- 「天眼聚焦」FAST首次探测到“黑寡妇”脉冲星射电脉冲散射现象
- 疫情下的网约车市场:用户预约转向“线下”,有平台已计划减免司机车辆承包费
- 广达回应“上海工厂发生混乱”:已平复,相关产线未受影响
- 长沙岳麓区:女子报名协警招聘时谎称“清华大学博士”
- 河南一大学“凑热闹”,改名之后却不太成功,新校名让人产生疑惑
- 世卫组织:暂无证据表明猴痘病毒已变异,欧洲北美“情况可控”
- 零添加,最大的“科技与狠活”?
- “20条”出台后,多地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 特斯拉又又又“失控”了
- 日本央行“不战而胜”?黑田东彦:日本通胀已有缓和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