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那么,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

文章插图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联(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读作chūnlián,也叫“春贴”、“对联”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