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吐蕃松州之战:两个大帝国第一次正面交锋,就此开启了绵延二百年的唐蕃国战 松州之战唐朝又得到了什么?

松州之战是发生在贞观十二年八至九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军在松州抗击吐蕃军进攻的作战 。唐军奇袭获胜,但吐蕃主力也未受多大损失,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下令撤军 。松州之战后,唐朝虽然没有以重兵进攻吐蕃,但是,对吐蕃还是采取了一些遏制政策,以防止其过分强大 。

唐与吐蕃松州之战:两个大帝国第一次正面交锋,就此开启了绵延二百年的唐蕃国战 松州之战唐朝又得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公元638年八月,勃勃而兴的吐蕃王朝与正处在“贞观之治”中的唐帝国,在川西北群山之间的松州迎头相撞 。这是两个大帝国第一次正面交锋,也就此开启了绵延二百年的唐蕃国战 。从松州之战的战役规模来说颇不值得一提,双方各损兵千数人便草草收兵,比之后期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兵团会战,松州城下的战事充其量算一次小边境摩擦 。但它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唐蕃两国均通过这场战争,改变了对对手的看法和策略,并成为之后二百余年间互相博弈的基础 。
松州之战是时任霸主和新兴挑战者间的遭遇战 。唐朝要维护其辛苦构建起来的东亚“天下秩序”,而吐蕃则谋取获得霸主的认可,博得挑战者应受的尊重 。因此,松州之战是一场充满了“面子”意味的战争 。今天,我们就从战争前后,两国关系变化的视角,来解析松州之战的影响 。
贞观四年正月,李世民击倒了当时北方草原的霸主东突厥 。此战震惊整个亚洲游牧世界,曾经臣服于东突厥颉利可汗足下的各游牧部落,纷纷倒向了唐朝,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自此,唐朝成了东亚地区的盟主,随后唐朝以“羁縻州府制度”、“质子及宿卫制度”、“内附蕃夷子弟入学制度”及“公主和亲制度”四大制度相配合,构建了上承隋朝,具有唐朝特色的“天下秩序” 。
之后的唐朝凭借“质子入朝”和“公主和亲”等手段,表明对周边诸政权的支持与否,先后瓦解、扶持了薛延陀、西突厥和吐谷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至唐玄宗时至,围绕着唐王朝的政权,突厥、回纥、吐谷浑、契丹、奚、宁远国(拔汗那)、于阗、突骑施、南诏都成了唐朝“天下”体系的成员,只有一个国家例外——吐蕃 。
唐与吐蕃松州之战:两个大帝国第一次正面交锋,就此开启了绵延二百年的唐蕃国战 松州之战唐朝又得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吐蕃从达日宁塞起,国力呈现急速上扬之势,但在松赞干布之前,吐蕃悉卜野王族致力于高原上的争霸绞杀,无暇顾及周边地区事务,未向更远处伸出触角,从未与中原王权发生接触 。但当松赞干布即位后,相继降服了苏毗和象雄,吐蕃王朝终于成为高原之上唯一的霸主 。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大帝国,吐蕃王朝开始谋划走下高原向北方拓展,这便不可避免的要触及到唐帝国的“天下秩序” 。
因此,唐蕃两国是不可调和结构性矛盾,争斗的根本诉求是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种不可调和矛盾的第一个引爆点,便是发生在贞观十二年松州之战 。其实,两国在松州动武之前,曾以遣使问候的方式互相试探,但很显然双方试探的效果都很差,也很草率,这导致两国领袖的决断都出现了偏差 。
贞观八年,吐蕃首次遣使入长安朝见 。作为礼尚往来,唐太宗派遣冯德遐随使回访吐蕃,作为第一位正式访问吐蕃的唐使,冯德遐的观感是唐朝制定对蕃政策的基石 。虽然,冯德遐访蕃的报告现已不存,但从《旧唐书·吐蕃传》里对吐蕃的描述可大致推测出他的观感 。冯德遐对松赞干布个人的评价颇高,也认可吐蕃在高原的强势地位“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邻国羊同及诸羌并宾伏之”,但除这一句以外,其他的都是负面清单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