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桥关之战宋军被人杀得横尸遍野 却吹嘘成是大破敌军的胜仗 堪称北宋最尴尬的胜仗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并不丢人,但是宋朝有一场胜仗却赢得非常尴尬,因为那是他们遭到惨败,但却吹嘘自己打了胜仗,敌人望风而逃 。公元980年,辽军围攻瓦桥关,击败宋军 。此战,宋太宗所率京师军行动迟缓,致使关南诸军以弱对强,陷入被动而败 。宋太宗却因此志得意满,还想趁着辽军撤退,准备再次北伐 。

瓦桥关之战宋军被人杀得横尸遍野 却吹嘘成是大破敌军的胜仗 堪称北宋最尴尬的胜仗

文章插图
大宋王朝北伐幽州,不但没有得到一寸土地,反而引来了辽国再三的军事报复 。辽国在太平兴国四年十月,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先后两次发兵,从宋辽边境的东线,西线南下入侵大宋 。然而事与愿违,满城之战,雁门关之战,辽国均以失败告终,不过辽国的攻势并没有因为两次南下攻宋的挫败而终止 。
在太平兴国五年十月,辽国又一次卷土重来,这一次兵力更多,声势更大,规格更高,辽景宗耶律贤更是亲自挂帅出征,率领二十万大军再度南下,而宋太宗赵光义也决定御驾亲征,迎战辽军,宋辽两国边境大战一触即发 。
辽国二十万大军出兵瓦桥关,气势汹汹,誓要打一个胜仗
辽景宗耶律贤愤于满城、雁门两次攻宋失利,亲率重兵再举攻宋 。辽国此次南下,选择作战的地点在雄州治所瓦桥关,瓦桥关与益津关,淤口关合成为三关,这三关之地是一个军事要地,这个地方曾经被辽国统治了二十一年之久 。辽景宗想以此关为突破口,狠狠的打击报复大宋王朝 。
瓦桥关:公元938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时,也将这三关之地给了契丹 。直到显德六年,周世宗亲自率军伐辽,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和“三关”,“三关”以南始为国境 。北宋建立后,瓦桥等三关成为北宋的北方边防要地 。
辽景宗攻打瓦桥关的原因:(1)消除后遗症,一个国家的军队在一个地方打过一次败仗,它会留下一个阴影,即是“战争后遗症” 。必须要打一个胜仗来一雪前耻,除去阴影,打出军威来 。(2)恢复故土,“三关”曾被辽国统治了二十一年,所以对辽景宗来说,这些地方原本都是属于他辽国的国土,他要将它们都收复回来 。
(3)发泄怨愤,辽国在满城和雁门关这两战中都以失败告终,辽景宗很愤怒,他希望有一个胜仗来发泄下他心中的怨愤,他要洗刷这两次失败所带来的耻辱 。(4)激励士气,胜仗可以提高士兵的气势,而败仗则会让士兵气势不振 。因此,辽景宗迫切需要有一场胜仗来鼓舞辽国军队的士气 。
所以,辽国这第三次的南下,其战争规格升级了:(1)辽主亲征,这一次是辽景宗亲自带兵出征,皇帝亲征,这在辽国历史上是很少出现的情况,可见辽景宗对这次的战争是无比的重视 。(2)增加兵力,前两次南下,辽国都是十万的军队,而这次,兵力翻番,一下子调动了二十万的军队 。
(3)多次祭祀,祭祀在古代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凝聚力量的过程 。辽国这次征伐,进行了祭天地,祭兵神,祭旗鼓,祭射鬼箭四种祭祀,可见对其是多么的重视 。以上的这三个特点,都彰显了辽景宗对大宋的第三次南侵是一次大规模的入侵,较之前两次的南侵,其级别提高了很多,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意 。
瓦桥关之战宋军被人杀得横尸遍野 却吹嘘成是大破敌军的胜仗 堪称北宋最尴尬的胜仗

文章插图
宋太宗应对辽军进攻瓦桥关: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宋太宗对辽国将从河北方向进犯的意图早有察觉,在辽景宗兵马还没有全部集结到幽州之前,他就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开始部署 。那么为应对辽国二十万的铁骑,宋太宗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