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 惊蛰习俗祭雷神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那么这个惊蛰节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惊蛰节气又有哪些有意思的传说呢?惊蛰的习俗又有哪些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此时天气逐渐转暖,渐有春雷轰隆隆作响 。说到打雷不得不提惊蛰祭雷神习俗 。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祭雷神习俗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
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 。”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
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
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
壮族社会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语 。
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壮族的舅权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
另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
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 。
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禁止人间办婚事 。
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 。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
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不断科学化,风、云、雷、电便不再神秘,原本经常的、隆重的祭祀或消失,或转换 。
但客家人对雷神、雷公的信仰却依然如故 。
其一,客家地区虽然难觅专门的雷神庙,却各种庙观不同程度地供奉着雷神 。
其二,客家先民在长期的雷神膜拜中,得出许多与农耕有关的知识结晶 。
有关“雷神”、“雷公”的农谚广为流传:“正月雷鸣二月雪”,“正月玩过,二月趟过,三月雷公猛雨也要做”等等 。
其三,雷神信仰已融贯于各地客家的岁时生活或民俗禁忌 。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吃梨习俗(传统典故)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吃梨的其他三种由来
1、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
2、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
3、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