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 雨水养生需注意四大要点

眼看雨水节气就快到了,沉睡了一个冬天,将迎来万物苏醒 。雨水节气养生固然好,但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那么,雨水节气如何健康养生呢?雨水节气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到文中看看吧!
尽管已经过了立春,但湿暖的天气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 。这些常见的春寒病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 。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
一、注意预防倒春寒引起的疾病
气象医学家解释,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加之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
养生专家提醒,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 。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市民应该注意身体保健,避免在这个时候招病 。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容易出汗,这时候脱衣服容易着凉,不减衣服闷热难受 。养生专家建议,体热的市民出门在外可多带一件轻便的衣服,避免着凉 。“因为春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容易伤骨关节致病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好,却不知道这些疾病会一直潜伏体内,年老时聚积爆发 。”
二、对于年老体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 。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 。尤其是洗完头就赶着出去,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很容易出现“偏头风”的症状 。
三、暖湿天气注意脾胃气滞
雨水时节,养生应该着重强调“调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 。
据养生专家介绍,五行学说中对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解释是: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因此“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 。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 。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 。两者都是肝木克脾土 。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
在中医上,脾胃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效 。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等都化生于脾胃 。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如何协调脾胃?除了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外,饮食调整很重要 。
首先平时喝水尽量喝温水 。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 。另外,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 。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