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是安庆的还是黄梅的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是安庆的还是黄梅的

文章插图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 , 当代文艺界有多种说法 , 其中就有“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 形成和壮大于安徽省怀宁县(安庆地区)”一说 。 但是 , 这一流传甚广的说法最近被一本专著所证伪 。
众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 , 近期专门出版了《黄梅戏起源》研究专著 , 以大量史实 , 详细揭示了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是以安庆为中心源起并形成的戏曲剧种 。
尽管黄梅戏的个别唱腔起源于采茶调 , 但这些唱腔在黄梅戏异常丰富的唱腔构成里所占的比例很小 , 还不到百分之十 。 必须要强调 , 最早形成于黄梅县的是黄梅(采茶)调 , 并非是后来传唱四海的黄梅戏 。
戏是戏 , 调是调 , 戏与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调的构成元素主要是曲调、旋律 , 戏的构成元素却需要人物故事、矛盾冲突以及曲折的情节等 。 当然 , 戏曲除了要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曲调 , 独具特色的方言(念白、唱腔)亦是不可或缺的 。
黄梅(采茶)调属鄂东语系 , 黄梅戏则带有明显的怀宁、潜山等地方音调 。 当时的怀宁(安庆府驻地)是安徽省的省会 , 经济相对发达 , 怀宁方言是安徽的官话 , 因此黄梅戏曾被称为“怀腔”、“府调” 。
黄梅戏泰斗时白林老师欣然为《黄梅戏起源》一书作序 , 时老师充满感慨地写道:
“《起源》的作者用田野调查 , 搜寻查阅各种资料(包括孤本、善本)完成的这本书稿不只是’考’了黄梅戏的起源 , 它在丰富、翔实的资料中……中国众多博大精深的戏曲剧种 , 主要区别是在音乐声腔和语言上 。 《起源》在’黄梅戏花腔小戏与安庆民歌小调’的章节中有八个谱例;’商南民歌与安庆民歌’中也有八个谱例;宿松、望江的两首《十月怀胎歌》与黄梅戏《荞麦记·府门耻笑》王安人唱的’十月怀胎’;民间哭嫁、哭丧与黄梅戏常用的单、双哭介等 , 作了对比研究 。 尤其是在’黄梅戏主调与安庆民间音乐及前代戏曲’这一章节中对大量新的谱例分析与对比 , 用以佐证了黄梅戏是在近二百年的不算是太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以安庆为中心源起并形成的戏曲剧种 , 是很有说服力的” 。
从生成环境来看 , 安徽省安庆地区是戏曲成长的沃土 , 安庆很早就孕育了号称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和目连戏 , 而对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青阳腔和徽调(京剧源头)更是在这块沃土上孕育、成长起来的 。
安庆地区是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交汇处 , 民间艺术宝藏丰富 , 南北艺术长期在这里交融 , 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 。 正是这块文化风水宝地 , 为黄梅戏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良土壤 。
近代 , 安庆(怀宁)诞生了众多戏曲名家 , “梨园佳弟子 , 无石不成班”乃是梨园共识 , 清“同光十三绝”中有一半都来自安庆石牌 。 程长庚、高朗亭、杨月楼、杨小楼、郝蓝田、王九龄、夏奎章、夏月润、程继先、产保福、薛浩伟、谢黛林、汪桂芬、王鸿寿……这里出现的每一个安庆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 , 都各自代表了一段戏曲发展的历史 。
想详细了解黄梅戏起源的朋友可具体参阅《黄梅戏起源》专著及下面的链接: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是安庆的还是黄梅的】https://www.toutiao.com/i6613142488171414020/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是安庆的还是黄梅的

文章插图

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黄梅戏是安庆的还是黄梅的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