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在大堂上坐诊被称为坐堂医生 。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人和案例,他的医术更加精湛 。张仲景同时搜集很多民间的偏方和许多医生的方剂疗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研究,再在病人身上不断实践 。
不仅如此,他为人还特别谦虚,为了拜访名师,不畏惧路途遥远,不在乎旅途劳累,到了地方第一时间就要去拜师取经 。当时襄阳城有个绰号叫做“王神仙”的神医,他在医性和医道上都很有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 。张仲景将他的药性和医学都学得透透彻彻,然后融入了自己的理论之中 。
当时面临战乱,一些庸医横空出世趁火打劫,给病人看病也不诊脉,随便对视几眼就开始抓药,不管把人治成什么样,只知道赚钱,草菅人命 。还有一些有技术的医生不给百姓看病,他们多是追逐权势荣耀 。当时瘟疫流行,死在伤寒上更是不计其数,不光是平常百姓,达官贵人家也是一样 。张仲景自己的家族原本有200多人,十年之后死的就剩70多人了,十之八九都在伤寒上 。这些都让张仲景十分气愤,痛定决心要找出治疗伤寒的方法,来拯救天下黎民苍生,能够控制瘟疫的发展态势 。
于是他辞官来到了岭南,开始避世研究医学,然后编纂医书,他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更多的人懂得医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情况 。为了百姓也能看懂,他特地用的都是一些朴素的语言,包括药材都用图画在旁边注释,最后终于写成了十六卷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写完这本书之后没多久,便与世长辞,遗体由人运回故乡 。
张仲景治好友的故事介绍
张仲景有个朋友叫做宁远,有一次张仲景见到他之后,发现他的面色暗沉,给他细细诊治之后,告诉他只有六个月的活头了 。但是六个月之后,宁远没有死,他遇到了一个医术高明的老道,张仲景自愧不如,于是千里迢迢去求学 。
张仲景从小就有学医的天赋,他的叔父叫张伯祖,是一个名医 。张仲景没事就去跟叔父云游给人看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经过叔父的指导,他医术提升的很快 。
张仲景有个好友叫做宁远,有一天,宁远去找张仲景玩 。无意中,张仲景发现宁远的气色不太正常,于是给他把把脉,惊觉脉象有异 。再三确定之后,他对宁远说:“你患了一种叫做消渴的病症,现在属于初发阶段,你会感觉不到 。不用多久,三个月之后,你会心慌失眠,头痛难忍,尿频尿急 。到了六个月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直想喝水,但是还是口渴难忍,小便费力 。一年之后头背开始生疮流脓 。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就无可救药了 。”于是开了一个方子给他,让他按照这个方子吃药 。
但是宁远不相信,他感觉不到身体有任何问题,于是把方子撕掉了 。但是六个月之后,身体变化的症状和张仲景预料的一样,他赶忙去找张仲景 。张仲景摇摇头:“时间太晚了,已经没有医治的办法了 。”宁远倒也看得开,心想早晚一死,不如游山玩水 。等到一年之后,张仲景又见到了宁远,大为惊奇,问他是不是遇到了名医 。
宁远说,他到了茅山给一个道士当了书童,那个道士治好了他,张仲景听完之后二话不说背着行李就上茅山拜师了 。
人工呼吸是张仲景发明的吗
张仲景医学手段高明,不仅仅体现在是六论辩经,还有一些救助手段的发明,其中就包括现在广为熟知的人工呼吸 。它并不是从国外流传过来的,而是中国古老的医学手段,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礼数制约,导致这项技术失传 。
有一天,张仲景出门给别人看病,正巧路过一家诊所,门口围着一群人,门口的地下还躺着一个人,旁边是亲属在哭哭啼啼,大夫袖手在旁边,也毫无办法,因为害怕被病人家属迁怒,躲在门板边发抖 。
相关经验推荐
- 医圣张仲景神话故事介绍 医圣张仲景的成就介绍
- 医圣张仲景救危扶厄 不慕功名 以救治人命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是名垂千古的医者 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医圣张仲景为什么说“春不食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