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 。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 。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 。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 。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 。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 。
“倭寇”是明朝的关键词之一,“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 。尽管在后期有诸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一力抗击,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17世纪,连续三次发布锁国令的时候,“倭寇”才真正意义上在我国东南沿海绝迹,“倭患”也才真正解决 。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 。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 。
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 。洪武二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 。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大怒,斩杀明使五人,其他的悉数扣留,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 。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等再次出使日本 。赵秩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旋和唇枪舌剑后,终于软化了怀良亲王的立场 。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 。朱元璋十分高兴,在皇宫设宴款待日本来使,并赏赐了大量的财物 。考虑到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朱元璋还派了八个和尚护送祖来回国 。但是朱元璋对当时的日本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他高估了怀良亲王的影响力,怀良亲王只是一个亲王而不是国王,他的意志并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国的意志,那么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是怎么想的呢?说来还真是凑巧,这位仁兄的想法正好与怀良亲王相反,他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 。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
后来日本国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朝贡,但因为这些多是地方实力派官员贪图大明朝的赏赐而搞的私人活动,没有正规的表文和印信,所以朱元璋都不怎么搭理 。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来贡,情况同前几次一样也是没有表文,但带了一封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书,文章写得极其嚣张,朱元璋看后很不开心,便拒绝了日本的朝贡 。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来贡,朱元璋又一次推却,并让礼部写了一封信责备日本国王和他们的那个征夷将军:“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 。
【朱元璋为何忍住恶气而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相关经验推荐
- 光绪为何看着?珍妃?被害无动于衷???死时才几岁?
- 曹操儿子中人才辈出为何还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呢
- 薄皇后 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为何是她?
- 孙权为何爱接连偷窥吕蒙陆逊等人起卧
- 八戒取经意志为何不坚定?因为什么?
- 揭开 悬空寺千年悬空为何不会倒之谜?
- 猛犸象为何突然神秘消失了?原因竟是这个
- 古代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 为何后来改成三顿了?
- 日本人均寿命为何会是全球最长 日常生活的养生误区
- 最强裸婚 吕雉为何愿嫁给一无所有的老无赖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