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①《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
【大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②《药性论》:忌冷水 。恶干漆 。
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癥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
大黄的配伍1、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 。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
2、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 。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
3、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250克(锉碎,微炒) 。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以冷水调半匙服之 。(《圣惠方》雪煎方) 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100克 。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 。(《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4、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150克,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50克,官粉50克,将前项大黄末50克,三味再研为细末 。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 。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 。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 。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 。(《昔济方》于金散)
5、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100克,麻黄200克 。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 。丁强人服二方寸匕 。(《千金方》水解散)
6、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150克,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100克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圣济总录》大黄汤)
7、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100克,黄连、黄芩各50克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泻心汤)
8、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 。(《千金方》)
9、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50克,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10、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 。为末以擦之,吐涎 。(《圣惠方》)
11、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救急方》)
12、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 。(《卫生宝鉴》如神散)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