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告诉您处暑时节养生方法( 二 )


现代研究发现 , 夜间0至4点 , 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 , 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 , 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因此 , 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 , 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 , 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 , 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
2、秋燥易伤津亏阴
中医学认为 , 秋季是多事之秋 , 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 , 从立秋到处暑 , 秋阳肆虐 , 温度较高 , 加之时有秋雨绵绵 , 湿气较重 , 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 , 故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 , 秋雨渐少 , 天气开始干燥 , 昼热夜凉 , 气候寒热相交 , 稍为不慎 , 容易伤风感冒 , 多种旧病亦随之复发 。
每年初秋 , 中医门诊的患者都会增多 , 其中不少都是气虚寒底体质的人 , 症状主要有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鼻炎、咽炎、胃痛、大便不调等 。入秋以后 , 雨水会明显减少、空气湿度渐渐降低 , “秋燥”最容易引发咳嗽 。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 , 不少患者以为是喉咙炎症作祟 , 自行使用抗生素却收效甚微 。这种情况往往是外燥所致 , 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 , 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征兆发生 。初秋常常为温燥 , 通常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呼吸不顺、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
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 。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 , 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 , 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 , 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现在还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开几个小时的空调 , 本来“秋燥”就不请自来 , 如果在干燥的空调房中待久了 , 人体的津液自然会受到更大的损伤 , 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 。
3、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 , 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 , 即运动量不宜过大 , 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尤其是体质虚弱者 , 以防出汗过多 , 阳气耗损 。
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 , 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 , 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 并能降低血糖 , 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 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 , 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此外 , 处暑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 , 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
需要注意的是 , 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 , 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 , 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 , 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 , 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 , 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 。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