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攻防战中看企业价值

text":"(来源:南山林雪萍微博)
如果我们拥有惠普公司 , 我们会咋想?待它会是如何情感?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标识伟大企业的方式 。 日本塑造了工匠文化 , 德国塑造了隐形冠军 , 而英国得益于大学知识扩散的悠久传统 , 有着众多的初创公司 , 独角兽也是异常活跃 。
而美国企业则一向是车库文化的先锋 。 很多故事都是从车库开始 。 惠普公司是美国车库文化的开路先锋 , 苹果则树立了第二座高山 。 如果说硅谷的早期IT企业 , 都受到了惠普的影响 , 这句话也不算太离谱 。
当然 , 谷歌开启了另外一种天马行空、员工好吃好喝大创意的文化 。 而当下的马斯克 , 则以海陆空横向打通的工程师至上 , 开启一代门派 。
惠普公司 , 现在早已经失去了光环 , 从我们的视野中滑落 , 人们的尖叫和鲜花不再送给HP或者戴尔了 。 没有人关心一点事实 , 它们依然是美国IT界最强有力的支持 。 戴尔2021年收入挺入1000亿美元俱乐部 。
而很多人感觉上被华为一直压着打的思科 , 其实依然是美国的活力公司 , 2021年收入500亿美元 。 最近它打算200亿美元收购日志数据与商业智能软件Splunk , 表达了它对未来的渴望 。 而且在供应链方面 , 一直是Gartner咨询公司Top25供应链的榜首位置 。 它灵活的制造、彪悍的并购 , 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
我们经常会生活在已经熟悉的故事之中 , 很难自拔 。
这两天研究了一下联想公司的制造 , 这也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公司 。 我们对联想的偏见太多了 , 但也不妨继续多听听多看看 。
戴尔从2019到2021年 , 用了两年时间收入增加了100亿美元 。 而联想在过去一年就增加了100亿美元 , 达到了600亿美元 , 离惠普只有不到40亿美元的差距 。 虽然离戴尔还有差距 , 但增量的加速度却加倍 , 而且一直是PC市场份额的第一名 。 这样的成就 , 不能轻描淡写为行业趋势或者干脆熟视无睹 。 在过去20年 , 全球PC产业经过急剧的收敛 , DHL(戴尔惠普和联想)三家独大占比60%以上的份额 。 而原来也是赫赫有名的日本和中国台湾 , 现在就被挤在外面 。 排名第五的宏碁算是一个昔日的影像 , 而日本则全部出局 。
情况还要深挖 , 一个龙头公司不能紧看它的财务收入 。 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带动作用 , 掩藏在地平线之下 。
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的崛起 , 彻底地激活了中国激光加工设备的市场 , 激光产业是中国各行业突破方队中的最显著的一员 , 而激光加工设备则是光影灿烂中的佼佼者 。
一大批上市公司海目星、大族、利元亨等 , 都跟中国电池崛起有关 。 这才是龙头企业对锻造钢铁供应链的价值 。
而联想对中国液晶屏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手作用 , 恐怕很少有人了解 。
如果看液晶屏的变迁 , 六十年的轮回 , 感慨万千 。 液晶屏就像一个游牧民族 , 最后终于扎根中国 。
1 , 第一波:创新原理来自美国 。 TFT-LCD液晶屏从美国发起 , 美国电视鼻祖RCA、以及GE、霍尼韦尔、IBM轮番扯旗 , 都没有能做成 。 它们的目标太宏大了 , 都想从客厅里的那个大电视直接切入 。 结果铩羽而归 。
2 , 第二波:边缘突围 。 日本夏普 , 出其不意 , 从手表、计算器的2寸、4寸液晶屏开始 , 意外地为LCD找到了一个地盘 。 一点点方寸之地 , 自此为LCD破土 。
应用 , 将技术从创新的笼子里 , 放出来 。
3 , 第三波:韩国 , 和台湾地区 。
韩国的崛起有两个法宝:第一是抢人 。 东京到首尔昔日的飞机上 , 周末满载 , 全是日本人 。 大量记忆、隐性知识流入韩国;第二个是胆子大 , 逆周期投资 。 半导体的发展 , 忽高忽低 , 波浪滔天 , 全是大投资周期 , 呛死了谨慎的日本人 , 撑破了韩国人的肚皮 。 而中国台湾地区 , 则聚焦发展电子 , 采用跟随战术 , 液晶屏产业一起跟随日韩 , 迎来黄金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