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有两种企业,有钱的买流量,有才的造流量( 五 )


4.为直播引流:同等级、不同私域能力的商场,同期直播间的人数相差10-30倍;
5.为大促引流:同等级、但造流量能力不同的商场,同期大促的流量及销量相差5-15倍;
【从今往后有两种企业,有钱的买流量,有才的造流量】6.创造广告价值:全年私域为10场大促引流产生的留资,如果靠投放广告则需要近80亿的广告预算 。
再看一组模拟的实战数据:
两家企业花同样一笔钱,各自推广自己的一款美妆产品 。
老牌企业,习惯买流量,其战果是:花一笔钱,砸传统广告,其中10%的是精准目标用户,广告之后立即失联,坐在店里静候佳音,最终,1%产生消费,0.25%产生复购,0.05%产生口碑裂变 。
新创企业,擅长造流量,其战果是:花同样一笔钱,投精准广告,其中80%的是精准目标用户,但凡打过照面的,都会在公海反复激活、私域高频互动,种草种草再种草,最终,20%产生消费,12.5%产生复购,5%产生口碑裂变 。
消费用户这一级差了20倍,复购用户这一级差了50倍,裂变用户这一级差了100倍 。
看上去很夸张,但逻辑如此,只是现实中比较难找这么完整的AB Test 。所以不那么容易察觉和证明如此巨大的gap 。
前者的打法也叫流量漏斗式,属收割派,满脑子想着来一个收割一个 。
后者的玩法也叫用户运营式,属养成系,满脑子想着见一个养成一个 。
收割派,对待用户本质上是很傲慢的,每天煞费心思互动的对象是投资人、政府领导、名人、大经销商、渠道大客户等,不是用户;养成系,是把用户关系看得比其他任何关系都重要的多,每天付出心力与财力最多、互动最多的一定是用户 。一个是我的眼里其实没有你,一个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
这么说并没有夸大养成系,有实例为证:
红星美凯龙2000多位设计师与星管家,每天在线上与1000万中高端家装用户,互动着有关家装设计、施工避坑、尖货选购、评测报告、大促爆款、直播团购等各种热门话题,你侬我侬;
孩子王7000多名导购员也是身兼多职,作为专业育儿顾问,实时服务着千万会员,充当着新妈妈们的“万能的百宝箱”和“行走的育儿百科全书”,成为孩子王与会员之间情感的纽带和信任的桥梁;
宝岛眼镜1600多名验光师,不仅是门店导购,还是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社群里等平台上的种草达人,每天解答着3200万用户关于爱眼护眼、眼镜选配的各种实用问题;
完美日记的专业官方运营和海量自来水团队,每天也活跃在小红书、微信、天猫、抖音等平台上,与4000多万粉丝随时互动相遇,“新品发布-免费试用-使用教程-使用反馈-幕后故事”,样样精彩; 特步1.7万名导购也没闲着,每天通过钉钉、直播、小程序等渠道为用户带来穿搭推荐、新品上架、联名款预订、秀款特惠、爆款内购等追潮省钱快讯 。
老乡鸡更绝,在“自家双微-老板官博-大V热门微博-抖音头条”等数以十万计的自媒体内容评论中找话题、玩互动,最终在600多万粉丝心智中建立了极具social感的品牌人设;
原本猫粮最极致,线上养宠顾问大概有30人左右,其中包含医师专家团、行为训练组、营养学专业组 。医生有来自线下知名宠物连锁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临床医生,有着丰富的宠物医疗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为用户24小时在线上回答宠物轻医疗问题,提供免费的远程诊断……
如此一对一、多对一的“养成”,意味着在每一个用户头上,种出的“流量”、收来的“销量”、传出的“新客量”,一定完败收割派 。两者的“亩产能力”,或者说“柱产技术”,不在同一个时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