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秋天吃哪些食物好呢呢( 二 )


2.燥性干涸,这是自《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学界对燥气特性的一个共识,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以才有了如刘河间归纳的“枯涸”、“干”等燥邪致病的特点,也由此进一步上升为燥邪易伤津液的规律性认识,这样也就可以把很多津液缺失的表现归因于感受燥邪而致,如燥邪在表可有鼻咽干燥欠润、口燥唇干喜饮、皮肤干燥甚至破裂等表现随着其入里入脏,还会伤及肺胃阴、肝血、肾阴引起一系列相应的表现 。
3.燥邪自口鼻与肌表特别是头面部肌表侵入人体之后,首先波及与口鼻相通的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极易被燥邪耗伤津液,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粘稠,或痰中带血等表现 。 另外燥邪犯肺,肺气郁闭,升降失常,可有大便干涩不畅等表现 。 近期祁医生治疗好几个都是秋燥咳嗽患者 , 症状出现干咳,少痰或者痰黄 , 咽干等不适 , 这类人群归为秋燥咳嗽 , 很多医生以外感风热及外感风寒治法去治 , 往往效果不佳 。 以秋燥治效果颇为满意 。
4.燥气属金,金性肃杀、沉降,金克木 。 正常情况下,这种相克的关系,保证了木的正常生长,使之在正常的时令成熟 。 但是当燥金之气过强,就会使树木的生长变缓,“草木晚荣” 。 应之人之脏腑,肝气的升发之性与木行相类,所以燥邪易于克伐肝气,出现胸满气逆、两胁串疼、目赤毗疡等一系列表现 。 燥金沉降、肃杀之性伤及肝气的升发之性,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故会引起腹痛、腹泻,甚至痢疾等疾患 。 燥邪的这一致病特点,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论述“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 近期看了几个秋季腹泻患者 , 这几个患者都是平素较为焦虑患者 , 立秋后受到金气克制 , 肝气不得调达 , 表现为焦虑加重 , 腹泻加重 , 实际上是明显的燥性肃杀,克伐肝气 , 此时需要加强调和肝脾为法即可避免 。
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