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热去火 降火清热

目录:降火清热如何清热去火去火按什么部位清热下火最有效的方法快速消炎去火民间偏方

如何清热去火 降火清热

文章插图

降火清热1、“灭火”前一探“虚实” 虽然“上火”是因阳气亢盛而起 , 但并不是清热泻火就能解决问题 , 因为“火”也有虚实之分 。 若是“实火” , 便是阳气过盛 , 大多表现为牙龈疼痛、喉痛、口舌生疮、口渴欲饮、内热、大便干结等;而如果感觉燥热 , 或有盗汗、口热干燥、心烦、失眠、耳鸣、头晕等症状出现则属于“虚火” , 此时的阴阳失调不是阳气的绝对过剩所导致 , 而是因为阴虚而造成了阳盛的假象 。 而且一般情况下“虚火”更为常见 。
2、针对 “实火”自然需要清热泻火 , 如牛黄类的药物就是降实火的良药 。 但若是“虚火” , 则应该重在“补阴” , 服用养阴清热的药物 。 如果没弄清“虚实” , 而让虚火的患者也服用牛黄类药物来降火 , 反而会使阴虚更甚 , 尤其是女性 , 更不可乱用寒性凉性的药物 。 有些女性会发现 , 她们口疮发生的时间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 , 一般在月经来潮前开始发作 , 经期过后则愈合 , 而且还伴有心烦、失眠等症状 。 或是有些女性 , 常常表现得比一般人怕冷 , 手脚冰凉 , 胃肠怕冷 , 吃了冷食或是受凉都会引起腹痛腹泻 , 表面上看实在是“不火” , 但偏偏她们也经常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病症 。
3、上焦火(心肺部位):口干、舌烂、唇裂、眼红、耳鸣、干咳 。 中焦火(脾胃部位):或胃火亢盛 , 食不知饱;或腹部气胀、反酸 。 下焦火(肝、肾、大小肠部位):大便干燥 , 小便少且黄;女性白带多 , 甚至带黄 。 在干燥的秋季 , “火气” 主要集中在肌体上部 , 所以发痘、口舌生疮、眼干目赤、头晕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症状 。
4、如果以五脏六腑为纲进行划分 , 主要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等 , 其中秋冬季节以心火、肺火为甚 。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主宰 , 心火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 。 如果心火太旺 , 就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等症状;而肺火亢奋则是因为气候骤然变化 , 身体不能适应 , 或是疲劳过度 , 消耗过量而引发 。 用于降火的药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 火分为虚火和实火 , 还要看病人是肝火旺还是肺火旺或者别的类型 。
5、有些人“上火”吃一些泻火药并无明显效果 。 这主要是由于盲目服药而没有根据疾病的原因正确地进行治疗有关 。 当“上火”的人不清楚自己是哪一脏腑有“火”的时候 , 最好到医院请医生进行诊治 , 切不可继续盲目服药治疗 , 以免延误病情或加重病情 。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 , 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 , 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 又按脏腑开窍 , 把目赤肿痛称“肝火” , 鼻扇气喘称 “肺火” , 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 。
6、治疗“上火”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 如治“中焦火”宜用清胃散等 , 治“心火”用导赤散等 , 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 ,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 , 有时并不奏效 , 反而误事 , 所以药物不要随便吃 ,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解决上火的药物中 , 常用的滋阴中药有天冬、麦冬、玄参等 ,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大黄、黄连、黄柏等 , 常用的解毒消肿药有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 。 另外 , 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7、预防上火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 多喝水 , 少喝酸甜饮料 , 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 少抽烟喝酒 。 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 具有降火作用的茶饮 菊花、薄荷、柠檬、芥兰、甘蓝菜等食物富含矿物质 , 特别是钙、镁的含量高 , 它们有宁神、降火和降血压的神奇功效 。 常吃这些芳香食品 , 可以宁神降火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