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牛平任陕西省副省长,渭南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六 )


清嘉庆5年(公元1800年),王杰请辞告老还乡,嘉庆挽留,并赐予乾隆手杖,特许其扶杖入朝 。两年后,王杰再度请辞,嘉庆挽留不住,赠其诗两首,其中一句说“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这正是大清名臣王杰一生的真实写照 。
王杰书法
对于西北地区热爱秦腔的人来说,不应该忘记一个渭南人李十三 。李十三原名李芳桂,祖籍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出生于陕西渭南县蔺店乡李十三村,清代剧作家 。
李十三
李桂芳一生的命运,和蒲松龄如出一辙 。一个是齐鲁大地的民间才子,一个是三秦大地的民间才子 。都是考了一辈子的科举,而终究未能获取功名 。蒲松龄的一生,是读书、教书和写书的一生 。李芳桂的一生同样是读书、教书和写书的一生 。蒲松龄写成《聊斋志异》 。李芳桂写成《十大本》 。他们都是不朽的 。
李桂芳在他清苦人生的最后十年里,是他戏曲创作达到高峰的十年,他先后写下了八部本戏,二部折子戏,民间习惯称之为“十大本” 。八部本戏是:《春秋配》、《白玉钿》、《香莲佩》、《紫霞宫》、《如意簪》《玉燕纹》、《万福莲》、《火焰驹》,两部折子戏是:《四岔捎书》和《玄玄锄谷》 。所有这些剧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二百年来盛演不衰 。
《白玉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秦腔正宗”李正敏常演的名剧:五十年代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碗碗腔的形式搬上舞台,受到观众欢迎 。《万福莲》先由陕西著名戏剧作家黄俊耀改编为《女巡按》在西安演出,戏剧大师田汉观看后改为京剧《谢瑶环》,名振京华 。《火焰驹》拍成秦腔艺术片,在全国上映,影响久远 。由于群众对他的爱戴和崇敬,李桂芳死后,人们不再呼其名而以其出生地名相称 。
王鼎,陕西渭南蒲城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王鼎可算得上诤臣的表率,晚清的脊梁 。王鼎做官以廉洁著称,曾改革河务、盐政、整饬吏治,平反冤狱,刚正不阿,不徇私情 。王鼎生活俭朴,克已奉公,怜恤民苦 。在治黄工程中,以七十四岁高龄,且背患疮疾,亲临工地指挥,赢得爱民如子的口碑 。
王鼎
清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公元1842年),军机大臣王鼎在廷谏、哭谏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决心以“尸谏“痛陈决不可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自缢于圆明园中,享年74岁,被追赠太保,谥文恪,入祀贤良祠 。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 。
阎敬铭,陕西朝邑赵渡镇(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 。身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的一代理财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 。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有“救时宰相”之称 。
慈禧任命阎敬铭主管户部,自古以来,户部就是朝廷所有部门里面最富裕的部门,而阎敬铭却成了最抠门的户部尚书 。他不但对自己抠门,做官多年,却衣着朴素,整天穿着一件褡裢布制成的袍子,还对户部官员抠门,使得清末的户部变成了清朝最“抠门”的部门 。
清末的官场,可以说是腐败不堪 。户部也已经烂得不成样子,到处是呆账、坏账、烂账、糊涂账,有的官员甚至连算账、看帐都不会 。已经65岁高龄的阎敬铭,亲自进入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认真清点,总算将200余年的库存和出纳账目查了个清清楚楚 。慈禧太后准备重修颐和园时,也遭到了阎敬铭的强烈反对,尽管慈溪太后心生怒意,却也无可奈何 。
如此“抠门”的阎敬铭,在其上任几年后,竟然为大清的户部积攒了800多万两银子的家底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些钱可是大有用处的 。阎敬铭退休后,这些救命银子还是被慈禧太后拿去修建了颐和园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