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聪明车”上“智慧路”,“云端会客厅”邀业界专家谈无人驾驶( 三 )


吴建平:对智能化来说 , 目前有两个“100万”的标准:100万个测试场景;100万英里的道路测试 。
这两个标准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步伐 , 因为标准高、成本大 , 特别是道路测试的安全性、时间成本等 。
首先 , 研究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 并不一定非得经历100万个场景的训练 。 举个例子 , 大家学开车的时候 , 驾校教练不会让我们经历100万个场景 , 人们是从规则角度来学习的 。 所以 , 我们创建了基于规则的无人驾驶的控制系统 。
其次 , 100万英里测试 , 也不意味着是绝对数字上的100万英里 。 这原本是为了使人们在100万英里的测试过程中能够覆盖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 , 以测试无人驾驶车辆能否安全应对 。 但是 , 即使经过100万英里的测试 , 有些100年都遇不上的特别危险的交通情况仍可能没有覆盖 。
所以 , 我们清华大学“未来交通”研究中心 , 发明了虚实结合的混合现实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 测试车既在真实的道路上跑 , 又同时在虚拟的复杂的交通系统中测试 。 在这套测试系统中 , 我们可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 , 使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全面经历各种极端复杂的交通场景测试 。 同时 , 保证测试的标准化 , 还有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 。。
还要强调的第三方面 , 今天无人驾驶的路测方法 , 往往很难得到其他车辆的数据 , 所以只关注测试的某辆车 , 这样的测试评价是不够科学的 。 因为路上除了被测试的车辆 , 还有很多其他车辆 , 测试不能只关注无人驾驶车本身 , 还要关注由于它的一个动作给后面的几辆、几十辆车带来的不稳定或不安全要素 。 所以 , 我们提出一套关于无人驾驶汽车测试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
未来20年 , 会是一个无人车与有人车混行的过程
长江日报:无人驾驶实现广泛应用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吴建平:得益于精确定位和快速反应能力 , 无人驾驶要在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驾驶安全性 , 在价格、舒适性、便利性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 , 才算是做好了无人驾驶时代全面到来的准备 。 同时 , 在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立法等方面也要完善 , 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无人驾驶|“聪明车”上“智慧路”,“云端会客厅”邀业界专家谈无人驾驶】长江日报: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 还有多久?
吴建平: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权威预测 , 未来三五年左右 , L5级的无人驾驶会逐步悄然出现在路上 。 但是 ,从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出现在路上 , 到未来某一天路上全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 这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 未来的20年 , 会是一个漫长的无人驾驶车与有人驾驶车混行的过程 。 机器和人类同时在路上开车的情况 , 这是我们过去从没面对过的 。 机器和人类彼此的特性相差很多 , 如何让他们在一条路上互动、保持安全高效的运行 , 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
自动驾驶相对更安全、更有效率 , 但不等于零事故
长江日报:无人驾驶比有人驾驶会更安全?
魏东:国内交通事故调查数据显示 , 超过80%的伤亡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 包括随意变道、酒驾等 。 这些行为都是自动驾驶机器人系统能够避免的 , 自动驾驶相对更安全 , 表现在反应和决策更快;视距和探视感知能力更远;基于测算逻辑而非完全靠经验的预感判断更准;以算法按照交规行驶 , 能大大消除人类驾驶员因为不按规则驾驶导致的交通意外 , 会更规范 , 但自动驾驶并非神话 , 不等于零事故 。 自动驾驶是计算逻辑 , 本质上是数学问题 , 永远存在长尾效应 。 所以 , 如何最大化降低这种效应 , 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 , 是需要不断优化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