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角兽锐减:无奈与生机( 四 )


政府引导基金需要一定期限内返投 , 是一贯以来的要求,大约已延续了6年-7年 。但是过去两年,政府在到期后考核时,发现有不少问题 , 很多投资机构敷衍完成任务,投资的项目在当地并不长期开展业务 。
因此 , 到了2022年,政府加强考核力度,必须要总部落户,要看到项目在当地有固定资产的投资 , 还要看到亩产税收 。完不成就处罚 , 砍掉补贴或是停掉后续投资 。再加上募资困难,只能拿政府的钱,机构们之间也“卷”了起来 。不少机构接受前置返投 , 项目先落地 , 再拿钱;甚至还有机构会先交“投名状” , 保证能落地几个项目,再谈合作 。

中国独角兽锐减:无奈与生机

文章插图


人民币基金重点培养小巨人
在返投的压力下,一些投资动作开始变形 。
从返投要求可以看出,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资这件事上,和投资机构的理念是不同的 。各地方政府的诉求是能够在当地发展出符合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的项目,例如半导体、高端制造、新能源等 。另外,还要通过投资,带动当地就业,提升税收,增加GDP 。“政府引导基金不太在意投资回报率,他们有的更要求政绩 。”一位机构募资人士表示 。
因此 , 他们会更倾向于“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 。最理想的结果是,出资几亿元,投出十几个项目,都是高端制造业,都在当地建厂、招工、纳税 。
这是大多数美元基金无法理解的投资逻辑 。过去10年,美元基金能够投出大量独角兽,是因为愿意给有想象空间的创业公司更高的估值 。许多创业公司仅凭一个“好故事”,在只有一间小办公室、几个合伙人的情况下,就能拿到数千万美元的融资 。美元基金眼里的“好故事”大多集中在平台经济领域,这类公司的特点是前期烧钱扩张,短时间内成长为拥有大量用户的平台 。
这个路径在政府基金看重的高端制造领域走不通 。制造业公司融资后,主要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产能提升,技术研发需要时间成本,而投资产能则缺乏想象力 , 一条产线的产能是固定的,增加了多少,相应的提升就有多少,但美元机构追求的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回报率 。
从投资周期来看,人民币基金目前的投资周期相比美元基金更短,投资超过5年后,就需要进入退出阶段 。美元基金则能给8年甚至更久的周期,有更多耐心 , 等待独角兽出现 。
人民币基金的决策周期也更长 。多位投资人提到,2022年,项目融资的平均周期从3-6个月,变成了6-10个月,不少项目启动融资了一整年,都没能拿到钱 。
融资周期变长,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各地政府的决策流程较长 。一位投资人提到,在一些美元机构,“三个合伙人里两个同意就行了”,但是在人民币基金 , 要一轮一轮开会,投委会人数通常超过10个人,且投委们可能还有其他本职工作,只是资方的代表,很难把所有人的时间都约到一起 。且因为他们本身不是专职做投资 , 在项目判断上通常会更谨慎 。
一家新能源领域的创业公司在2022年启动了新一轮融资,一家头部人民币基金有投资意向,但大半年过去了,这个交易依然没能敲定 。期间也遇到了返投的要求,该人民币基金希望这家公司能够落户江苏某城市,且由该城市的子基金来出钱 。所有的流程又要重新走一遍 。“可能子基金对我们的业务不是很了解,酒喝了不少,融资却没什么进展 。”
时间拖得越久,项目的估值就更难谈,最后往往只能“打折”融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