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洗兵马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全诗赏析 洗兵马赏析

1、洗兵马
杜甫 〔唐代〕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
2、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 。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 。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 。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 。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 。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 。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 。“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 。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 。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 。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 。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 。“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 。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 。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 。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 。“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 。“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 。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