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凝陇


冬至,冬至凝陇

文章插图

冬至,冬至凝陇

文章插图
1、饺子:在很多重要节日里,饺子都是北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冬至也不例外 。民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北方地区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一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 。相传东汉年间,张仲景辞官回乡 。他回乡时正值冬季,看到许多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将羊肉、辣椒及驱寒药材一起熬煮,然后捞出羊肉和药物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食品,用原汤煮熟后分给前来求药的人 。人们食用后浑身都暖和了 , 冻伤的耳朵也好了 。这个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根据娇耳的形状和谐音,改名饺子,在冬至这天吃了御寒 。故而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俗语 。
【冬至,冬至凝陇】2、汤圆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 。人们将冬至视为团圆日,取“汤圆”寓意“团圆、圆满”之意,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吉祥 。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
3、冬节丸:潮汕人称冬至为“冬节”,把这一天当小年过 。每到冬至,家家户户都要都要做“冬节丸” 。冬节丸是用糯米粉和少量番薯粉搓成圆圆的丸子,做法与汤圆相似,但是不包馅 。冬节丸以大小参差不齐为最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岁末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 。潮谚说:“吃过冬节丸 , 就算大一年(岁) 。”所以,冬至吃冬节丸,也叫添岁 。
4、羊肉汤:在江苏徐州、山东滕州、四川成都等地有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 。“冬至到,羊肉俏”,羊肉可谓是冬季滋补御寒的首选食物 , 食之既可能抵御风寒 , 又可补养身体 , 有些地方还有“冬至吃羊肉,暖和一冬天”的说法 。
5、馄饨:“冬至馄饨夏至面” , 冬至食馄饨之俗由来已久 。“馄饨”与“混沌”谐音,冬至日人们吃馄饨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之意 。
6、挂面:冬至吃挂面是安徽地区数百年来的一个习俗,当地民谚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面 , 俗称挂面,是当地人传统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面食 。在滴水成冰的严冬,一定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了过了一个冬至 。
7、烧腊:多数广东人都有冬至“加菜”吃冬至肉的习俗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同时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吃一顿 。其中,烧腊是广东人冬至餐桌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
8、糯米饭:湖南长沙、株洲等地 , 冬至这天要吃八宝糯米饭 。选用桂圆肉、红枣、枸杞、核桃仁、冰糖等与糯米混合蒸熟 。长沙人日常食用的糯米饭,除了蒸、煮等烹饪方式,还将糯米用猪油炒过,再配上红枣、莲子等上锅大火蒸熟 。
9、年糕:老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天吃年糕来庆祝 , 而且一日三餐都要吃 。早餐用年糕蘸白糖芝麻粉吃,午餐吃肉丝炒年糕,晚餐则是年糕配雪里蕻、笋丝汤、肉丝等 。“糕”与“高”同音,冬至吃年糕寓意“年年高”,讨个吉利 。
10、米时:米时(本地话念xi,四声音)是福州特有的美食 。人们将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3——4天后磨成米浆,然后放进布袋用石头压成半干后,掰成小块摊开在簸箕上晾晒 。待干透后,装入容器,想吃时就取一些 。在冬至那天,便用晒干的糯米粉加水和成团,像搓团圆那样搓成许多小团子,煮熟后捞起 , 倒进事先炒熟的黄豆粉和黑芝麻、白糖等粉料中来回滚几下,直到团子都包裹上一层粉就可以吃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