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茶盏的,为时人所常用 。特别是邢窑白瓷碗,然而陆羽认为越窑茶碗最 好,最适合饮茶 。他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茶做白红之色 , 邢州瓷白 , 茶色红寿州 瓷黄 , 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
陆羽在书中还曾为我们描述了唐代茶碗的标准,即“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 。唐代半 升约为我们现在的270毫升 。除了越窑和邢窑茶器,值得一提的还有湖南岳州窑 。岳州窑自南北朝到盛唐一直以烧制青瓷闻名,晚唐在其影响下出现了烧制釉下红 绿彩瓷器的长沙窑,主要以出口中东地区为主 。
唐朝的茶文化介绍
大唐君臣清平茶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请大学士李白品尝全国各地进贡的新茶贡品之事 。李白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 。大唐君臣清平茶程序繁多,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 , 是盛唐时期的宫廷茶艺 。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唐朝疆域广阔 , 注重对外交往 ,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学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等有关 。陆羽的《茶经》就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 , 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
唐代禅宗就十分兴盛,茶与佛门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禅宗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 。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 。而茶则有提禅养心之用 , 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就选茶作为其饮料 。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 , 又不夕食 , 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
唐代僧人所饮的茶有“茶苏”之称 。《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临漳照德寺修行,“时复饮茶苏一二升 。”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 。长安汇萃了大唐的茶界名流文人雅士 , 他们办茶会、写茶诗、著茶文、品茶论道、以茶会友 。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一诗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 世人饮酒多自欺 。”
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所论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 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 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 。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 。钱易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曾问一位130多岁老僧 , 吃了什么药能这么长寿?老僧说没吃什么药,惟一的嗜好是饮茶 。
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 。茶道程序繁多,分为礼佛、净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 。
相关经验推荐
- 近期最爽的一部电影,真是看嗨了!
- 400元一斤的茶叶怎么样
- 少年的我 歌词 我是少年歌词
- 《欢乐颂3》大结局:余妈妈的不辞而别,是对陶老先生的“报复”
- 沉香重华:桓钦到死都没想到,最终诛杀他的不是应渊,而是陶紫炁
- 去除皱纹就是这么任性
- 少儿重疾险买定期还是终身的?
- 安徽祥源茶叶怎么样
- 人保道路救援是地区性的还是全国通用?
- 冰红茶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