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茶叶是什么病

茶叶上都有什么?。浚?/h2>芽叶病害 主要有:茶饼病,在西南茶区的高山茶园发生较重;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 , 以华东、西南诸省的高山茶园,低温高湿条件下受害严重;茶芽枯病是浙江、湖南等省常见重要病害之一 。
成叶、老叶病害 以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茶煤病、茶赤叶斑病等在中国各茶区都常有发生 。病叶易脱落,致使树势衰退 。
茎部病害 已发现有30种左右 。各茶区普遍发生的主要种类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 。西南茶区还有茶枝癌病 。华南等地和安徽、湖南有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和茶线腐病 。
主要种类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白绢病、茶根腐病 。常致全株枯死 。
【这种茶叶是什么病】成龄期根病 包括红根腐病、褐根腐病、黑纹根病以及紫根腐病 。
叶面病斑多生于放射状的叶脉间,初呈褪绿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至不定形斑,边缘褐色至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灰白色,斑面散生疏密不等的小点粒,病斑可互相连合为斑块,病斑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甚者仅残留主脉 。①清除病残物 。②选用抗病良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 , 增施钾肥,避免偏氮和水温过高(>35℃) 。④发病初期宜掌握风雨前或后喷药保护,可交替喷施0.5%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75%百菌清(1∶1)800~10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粉500倍液 , 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50%甲羟骀水剂1500倍液 , 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 , 或69%安克锰锌+75%百菌清可湿粉(1∶1)1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8000倍液 , 3~4次,视天气隔7~15天喷一次 。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丽纹象甲等)、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病害发生相对较少,较常见的以茶炭疽病为主 。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 。为避免茶农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 , 生产中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 在了解病虫生活习性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现将常见的几种病虫害习性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茶小绿叶蝉1.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 , 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该虫在低山茶区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为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为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第三叶间嫩茎内 。1.2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其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为害 。(2)发生严重的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 000倍液,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 , 选用生物农药虫螨克 1 000倍液,或2.5%扑虱蚜1 000倍液,或98%比丹1 000~1 500倍液防治 。2茶橙瘿螨2.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2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2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2.2防治方法 (1)秋茶结束后 , 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0.3°Bé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实行分批多次采摘 , 可减少虫口数 。(3)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 000~3 000倍液,或2.5%扑虱蚜800~1 000倍液 。3茶丽纹象甲3.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 , 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 。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年发生1代 , 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 , 5~6月为成虫危害盛期 。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3.2防治方法 (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 , 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用菌粉15~30 kg/hm2拌细土施于土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10%多来宝800倍液,或98%巴丹800倍液,或与871菌粉27.5~15.0kg/hm2混用 。4茶毛虫4.1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 虫体毛丝有毒 , 皮肤触及痛痒红肿 。幼虫咬食叶片,数量大时可把整片茶园吃光,仅剩秃枝 , 损伤树势,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幼虫黄褐色,腹背有8对较大的绒球状毛瘤,上簇生黄色毒毛 。成虫产卵在中下部老叶背面,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 。平地茶园年发生4代,危害盛期在4月、6月、8月和10月,高山茶园年发生3代,危害盛期在5月、7月和9月,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 。幼虫群集为害,一般有6龄 。老熟幼虫迁至根际落叶下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4.2防治方法 (1)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特别是越冬卵),并保护利用卵寄生蜂 。(2)化蛹盛期结合中耕培土,耕杀虫蛹 。(3)生物防治 。用茶毛虫病毒虫尸 1 500~3 000头/hm2加水750kg喷雾或与敌敌畏2 000~3 000倍液混用 。(4)化学防治 。于幼虫三龄期前喷敌敌畏或辛硫磷1 000倍液防治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