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为什么能从饮料中分出来

茶文化的出现?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但茶文化一词的普遍引用 ,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大多数的茶文化研究者认为,茶文化是在茶 “被应用过程中”或者说“在茶的品饮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文化 。茶文化“是茶作为饮料在被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体” 。中国发现茶的用途可追溯到我们传说中的先祖神农氏之时 。后来,茶被人们长期使用 , 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把饮茶当做一种精神享受,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功能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东西被淘汰和摒弃,但更多的是产生和发展,使茶文化的内容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也使茶文化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物质上升到精神 , 在不断发展中形成自己的个性 。最终,使茶文化博大精深,构筑成为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先秦茶文化的酝酿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时代,距今有5000年左右 。2004年,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距今6 000年前的文化层中,发掘出部分树根根块,后经中日考古界、茶学界鉴定,认为是“5 500年前人工种植的茶树根” 。按此推测,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 500年前 。
东晋(317—420年)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在周武王伐纣时(前1066年) 巴蜀一带(现今的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两省靠近川渝的部分地区)不但有人工栽培茶园 , 还出现了以茶为礼的上贡 。“武王既克殷 , 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表明3 000年前茶已在人类生活中出现并融入上层社会 。
西汉文学家扬雄《方言》中记载:“蜀人谓茶曰葭萌 。”明代文学家杨升庵《郡国外夷考》中记载:“《汉志》葭萌,蜀郡名 。葭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表明蜀王分封其弟的都邑“葭萌”是“以茶氏郡” , 是重要的产茶区 。这段文字清楚地记述了在周克殷以后,巴变成宗周的封国,当地出产的茶叶等多种方物成了“纳贡”之品 。而且其中的茶叶,已经不是采集的野生茶,而是种在园中的“香茗” 。说明在西周前巴人不仅利用茶、饮用茶,而且会种茶、制茶和藏茶 。因此可推测,在西周之前葭萌就是著名的产茶地 。
诸多事例表明,早在先秦时期 , 中国先民已开始饮茶、种茶、制茶、藏茶,随之而生的茶文化现象也开始萌生 。
二、秦汉茶文化的萌发
秦汉时,饮茶已在全国范围内向大江南北逐渐蔓延开来 。但明确表示有“茶”的意义,并为史学家认为是茶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成书于2200年前秦汉时期的字书《尔雅》 , 其中有 “槚 , 苦荼”之说,而“苦荼”当为茶之意 。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阳陵墓葬出土的固体茶,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 。这些茶叶装在一只木盒中,是埋在墓葬群周围一系列墓坑中,供这位皇帝在另一个世界享用的大量随葬品之一 。汉景帝刘启卒于公元前141年,因此这些茶叶可追溯至那一年左右 。由此,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60年前 。
唐代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提到的《茶陵图经》载,地处湖南的茶陵古称荼陵 , 是西汉荼陵侯刘沂的领地 。荼陵的命名也始于西汉,陆羽《茶经》中对其名的由来说得很清楚:“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茶经?七之事》还记载:“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园令相如 , 扬执戟雄 。”陆羽在谈及诸多发生在中唐及中唐前的茶事时,特别提到丹丘子 , 说他是一个汉代仙人 , 也就是以后《神异记》中指点晋时余姚人获大茗的那个道士 。而丹丘位于今浙江宁海县南九十里,属有名的茶产地和佛教名山天台山支脉 。黄山君,也是汉代得道的一个仙人 。黄山,位于安徽歙县境内,是著名的黄山毛峰茶产地 。这表明至迟在汉时,茶的种植、生产和饮用 , 由巴蜀经荆楚传到长江中下游和浙江沿海一带了 。同时提到的司马相如与扬雄是汉赋大家 。我国文学史上,楚辞、汉赋、唐诗都是光辉的时代 。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扬雄,常并称“扬马” 。恰巧 , 这两位大汉赋家都是我国早期的著名茶人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扬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物角度,一个从文字语言角度 , 都谈到茶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司马相如 , 为蜀成都人,他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谈及的“荈诧”便是茶 。这是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 。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中,也写道:“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