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的槟榔香是怎么产生的( 二 )


一经提醒,厂里立马叫人设计图案 。“那会儿没有电脑,全靠蜡板、剪刀加浆糊 。”申请商标过程中,鹤岗市提出疑义 , 这意味着有可能注册失败 。就在打算另起炉灶时 , 工作人员说:“牌子上有三只鹤 , 不如就叫‘三鹤牌吧 。”“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不管什么名字,能注册下来,就凑合着用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 , 就更有戏剧性了 。
“商标的图案是用胶水粘在纸上,不知什么时候‘牌字掉了 。也没多问什么 , 将错就错吧,‘三鹤就这样注册下来了 , 一用就是30年 。最初申请的‘鹤岗 , 疑义被驳回,竟也注册成功了 。‘三鹤用在六堡茶,‘鹤岗用在花茶(系列产品) 。”
“三鹤”品牌虽然年轻 , 但六堡茶的产销历史却十分厚重,并牵系着南洋华侨们心底最浓酽的乡恋与乡愁 。
“这是从小喝到大的茶,那香气,那味道再也熟悉不过了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郭俊邦 , 祖籍来自广东陆丰 。在他儿时记忆中,总是充盈着浓浓的“槟榔香” 。为了寻找这缕熟悉的茶香,他走访过泰北以及中国香港、广州等地 。当他来到梧州 , 来到梧州茶厂时发现,“原来‘槟榔香的原乡就在这里!”
六堡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 。据《桐君录》记载,梧州地区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 。宋时,临近六堡镇的广西修仁(今荔浦),当地产有“修仁茶”,“其色惨黑,其味严重”(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这些品质特征与六堡茶很相似 。明代,制茶技术的日臻完熟 , 作为黑茶类的六堡茶已初见雏形 。
清代,六堡茶因品质优良且具良好的消暑祛湿功效而远销港澳及南洋地区 。马来西亚是两广地区劳工的目的地,也是六堡茶的主销区 。在锡矿场、橡胶园,六堡茶的重要性毫不亚于薪水 。曾在矿场工作过的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刘俊光说,“以前华人矿场招工,都要跟矿工说有免费六堡茶供应才能招到人 。所以,华人经营的矿场里,都会准备一大缸六堡茶和一大缸白开水 。早上 , 工人们把茶水装好了,才去上工 。”
渥堆发酵是酝酿这缕醉人“槟榔香”的前奏 。同茯砖、普洱熟茶一样 , 这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 。渥堆是通过湿热、酶促和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多酚类化合物自然氧化,使汤色加深,去除部分苦涩味 , 滋味变醇,叶色转为红褐 。
副厂长何梅珍,自1988年从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机械制茶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厂里技术科工作,一干就是30年 。谈起六堡茶制作工艺的流变,她如数家珍 。她说,上世纪50年代以前,六堡茶是大多遵循传统制法,即将毛茶蒸软后踩压入箩,经晾置陈化后再上市销售,这种六堡茶称为“农家六堡茶”(亦名“古法六堡茶”) 。据当时海外市场反馈,消费者对汤色、滋味都不太满意 。为此,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茶公司组织两广外贸部门成立研发小组 , 专攻冷水渥堆工艺,广西主攻六堡茶 , 由梧州茶厂承担 。
1956年前后,冷水渥堆工艺的成功研发与应用,使梧州茶厂成为现代渥堆工艺的先导 。1959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精制工艺和机械》,汇编了1958年各茶区茶厂的茶叶初、精制技术革新成果 。其中,有篇题为《梧州茶厂六堡茶改用冷水发酵的经验》的文章,记录了这项新工艺 。此文还明确提到,“目前我们大生产中已实行采用这一方法进行生产,成品调给广东茶叶出口公司,亦得到好评 。”这表明,至迟1958年 , 六堡茶冷水渥堆工艺就已应用于规模化生产,而见诸记载的普洱茶熟茶渥堆工艺则要到1974年,整整早了16年!“据老职工说,(上世纪)70年代云南勐海茶厂曾派人来厂里参观学习过 , (普洱茶)熟茶的创制也许就是受到我们厂的启发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