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眯眯眼”与“辱华”之间,隔了几层逻辑?( 六 )


但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意图 , 实在是太难讲清楚了 。 这又不是一个法律案件 , 我们没办法展开很正式的调查去追根究底 。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 , 不自觉地辱华了 , 比如一个人英文了解不多 , 误用了“Chinaman”来称呼中国人 , 可能他不是有心要来羞辱我们 , 但是如果他误用了这组“辱华词库”里的一个羞辱性用法来称呼中国人 。
或许这种辱华的情况 , 不如上面提到的带着意图性辱华的情况那么严重 。 通常会认为这叫做不知者 , 但不是无罪 。 这种误伤 , 再怎么误 , 也还是一种伤 , 那也是一种羞辱 。
所以在很多案例里面 , 那么我们想到的可能是这个人(作品)所在的环境 , 他们到底有没有意图;其次 , 这是不是误用了一组具有“辱华”意味的形象 , 或者表现出一种辱华形象 。
那这种形象到底是什么呢?单眼皮和“眯眯眼” , 这些元素 , 是否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会觉得受伤害的一些形象标准呢?
很有可能是的 , 可能使得我们会感到受伤害的文字、语言和图像的内容正在发生变化 , 可能有些东西以前看我们不一定觉得严重 , 但今天审美标准不同 , 我们就觉得不能接受了 。
所以 , 到底什么文字、什么图像符号 , 能够代表并且去羞辱一个民族和文化?首先决定于 , 被这种文字、图像符号去形容的这些人 , 自己感觉到底怎么样?
这叫考虑受害者 , 假如看到这个图像我心灵就很受创 , 觉得我的尊严就被贬损的话 , 我就可以有理由说你在羞辱我 , 假如我们整个国家大部分主流的人群 , 都觉得这么做、这个图像就是在羞辱我们 , 这个事物就进入“辱华”的标准里了 。
所以我所说的不能确定的意思就是 , 经过这次讨论 , 我们才发现 , 现在的标准正在变化 , 但又由于还有很多意见和讨论 , 这个标准也还没能确定下来 。
我们应该处于一种旁观的角度 , 去分析这个标准到底在如何变化 , 我觉得在这种“知性”(Verstand)的层面上 , 是一件很值得被探讨和分析的(事情) 。
*本文综合整理编辑自《八分》第334期与第332期 , 有删减与增添 , 小标题由编辑添加 ,完整内容可移步 看理想App内收听 。
《八分》第三季已完结
看理想App内收听
封图:《别告诉她》
《八分》音频编辑:大壹
内容编辑:苏小七
监制:猫爷
转载: 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