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眯眯眼”与“辱华”之间,隔了几层逻辑?( 四 )


比如之前引起较大争议的知名摄影师作品 , 说实话我的个人看法不是很喜欢 , 倒不是说里面的女性丑不丑 。 而是整个的手法、妆容、构图的组合 , 我都不觉得很特别 , 而是一种很典型的“exotic(异国情调)”的作品 。 我会觉得 , 它其实是在展现一种很典型的、某些外国观众眼中的异国情调 。
这种具有所谓的“exotic(异国情调)”的东西 , 我一向都不是那么的感兴趣 。 就像很多人喜欢的泰式装修风格 , 比如在家里摆几尊南传佛教的佛像 , 放一些木灯笼等等 , 这种风格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异国情调 。
有一个时期 , 我们的“中式风格”其实在欧洲很流行 。 比如19世纪法国流行一种名为“Chinoiserie(中国风)”的审美风格 。 有一些五花八门、甚至乱七八糟(的物件) , 比如家具装潢、庭院装饰 ,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 , 你可能会觉得 , 这好像跟我们的审美不一样 。 这其实就是拿了我们中国的一些视觉元素 , 按照他们的想象去组合出了这种风格出来 。
逻辑|“眯眯眼”与“辱华”之间,隔了几层逻辑?
文章图片

《中国庭院》(1742)
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作
所以 ,一点点说到这里 , 我们就需要搞清楚一些概念分析 , “辱华、异国情调、典型化”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先说典型化或者类型化 , 就是英文中的“stereotype” 。 我们的日常生活 , 和各种交流沟通当中 , 其实很难避免某种简单粗暴的类型化 。
比如我们谈男女表现不同 , 过去男人怎样、女人怎样 , 或是是黑人种族怎样、白人种族怎样 , 这都是一些简化的、类型化的讲法 。
在美国就长期存在着很多类型化的说法 , 例如经常出现的 , 一个白人小孩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做得很好 , 然后可能就会有人开玩笑说 , 无论你做得再好 , 你总会发现还有100个“Asian(亚裔人)”要比你做得更好 ,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类型化笑话 。
?当然我们亚裔听来可能也觉得无所谓 , 因为这好像是在夸我们 , 无论干啥事 , 凡是这种跟课业或者与学习、艺术有关的领域 , 亚裔(的小孩)就是会比白人小孩好 。 但这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的类型化 。
我们今天大部分时候都说要避免类型化 , 尤其是在跨文化沟通中 , 比如像我们中国人在西方历史上被呈现出来的那种样态 , 其中就有太多的类型化的手法 。
但是话说回来 , 有时候类型化也是无可避免的 , 因为这是由人脑的基本认知功能所形成的 ,在世界上 , 我们要面对和掌握纷杂的万事万象 , 很多时候不透过一定的简化和类型化 , 你就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中很迅速地能看出一种条理 , 掌握出某种组织与秩序出来 。
这很难避免 , 在现实生活当中 , 有时候类型化又确实能够发挥很有用的功能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我们现在去公共洗手间 , 大部分时候男厕、女厕门口都会有个指示牌 , 告诉你哪边是男 , 哪边是女 。 除了用文字表达之外 , 往往都会用图像或者只用图像 。 这个图像最典型的 , 就是女厕只是穿着裙子的人 , 而男厕就是没穿裙子或者穿着裤子的人 , 这就是一种类型化 。
我们当然可以争辩 , 为什么女性就只能穿裙子 , 谁说男性就只能穿裤子了?但是这样的类型化 , 我们能不能够就说它是歧视呢?
这其实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道德指控了 , “辱华”当然也类似 。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 , 我们就要搞清楚了 , 在从类型化到羞辱和歧视之间 , 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可以探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