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定义 |现代西方哲学

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 。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 。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
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企图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来避免休谟的怀疑论倾向,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它把处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理论的中心问题,力图使哲学消融于科学之中 。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20世纪盛行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的发展 。

1 孔德


孔德的实证主义基本理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的抽象本质 。所谓实证,是指真实的、有用的、肯定的、精确的 。实证哲学是一种向人们提供人类智慧的“最高属性”的知识的哲学 。基本原则:除了观察到的以事实为依据的知识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知识 , 我们只能获得关于现象的相对知识,不能获得关于现象背后实体或第一因的绝对知识 。
思想发展三阶段论:人类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 , 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万物的内在本性,寻求现象的根源和原因);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用抽象概念代替神力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从而形成独断的哲学体系);3.科学阶段(实证阶段,摒弃前两种方式 , 只是借助于推理和观察,将研究和解释局限在现象世界的范围 , 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科学规律) 。
【实证主义定义 |现代西方哲学】社会学:孔德借用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试图从社会联系中把握社会的总体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社会静力学:社会静力学是对社会的一种静态的研究,探究一般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性质 , 以及它们存在的条件 。相当于生物学中的解剖学 。2.社会动力学:社会动力学是对社会的一种动态研究,它探讨社会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 研究社会的进步 。相当于生物学中的进化论 。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结构是一个有规律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和军事统治的社会秩序)、形而上学阶段(14-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的由抽象民主和平等原则支配的政治制度)、实证阶段(工业社会) 。
人道教:孔德认为人的最高的道德责任就是对人类的爱和为人类服务 。实证时代的人们应该像基督徒崇拜上帝一样地崇拜人类 , 也就是要把实证主义变成一种宗教 。由于这种宗教崇拜的是人类,是作为爱的化身的道德实体 , 所以叫做人道教 。爱是人道教的宗旨 。为了使人道教精神能够贯彻执行,孔德还制定了一套教阶制度和宗教仪式,并要求建立人道教教堂 。
孔德思想的局限性:孔德笼统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把科学和哲学研究都局限于现象范围,把自然规律以及一切客观规律归结为现象之间的外部关系,实则重蹈了休谟现象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覆辙 。

2 穆勒


“物是感觉的恒久可能性”:外部对象、物质的存在不以人们是否想到它为转移,即使人们关于它的感觉改变了,它仍然存在 , 而且它对许多观察者来说是共同的 。因为构成关于外部对象的不可能是眼前的感觉,而只能是具有固定不变的特性的、有规则的东西,即不管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它总会引起感觉的可能性的信念 。
规律是“心理的联想”:人们的认识只能限于现象,即不能超出感觉经验的范围 。外物、外部世界的存在依据于感觉的恒久可能性,即我们相信外物存在是因为相信感觉会重新出现,这种信念产生于经验,而经验只是观念联想的结果 。
归纳主义:穆勒关注对逻辑的研究,在对理性演绎法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和论证了培根以来的经验归纳法 。他认为,人们的一切非直观的知识都起源于归纳,只有归纳法才使人们从已知推论出未知,从已经观察过的事实推论出未观察过的事实 , 从而推动知识和科学的进步 。在制定科学的归纳法的过程中,他首先提出,为了能从某一类事物中的某个或某些事物属性推论出该类其余事物具有相同的属性,就必须首先假定自然界的各类事物均有齐一性 。其次,穆勒将归纳法的基本原则的自然的齐一性与自然规律联系起来 , 并对发现因果联系的方法作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归纳五法:合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

3 斯宾塞


普遍进化理论:进化是物质的集结,以及同时发生的运动的消散,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由相对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展到相对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而被保留的运动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化;物质的集结必伴以运动的消散,因此到一定阶段 , 进化就到了顶点,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由于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可知的“力”,无论哪个领域都为恒久发生作用的“力”所决定 , 因此进化也必然是恒久的,普遍的 。这条规律既可以从“力的恒久性”推演出来,也可以从各个领域的进化归纳出来 。
“实在”不可知论:论述科学和哲学的对象时,用康德二律背反式方法分析了物质、运动、空间、时间等概念,认为它们没有实在性 , 只是现象范围的概念 。物质概念不反映实在 。它们是终极实在、“力”的经验的派生物,而“力”本身是不可知的 。所以,物质不过是不可知的实在的符号 。
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结构和功能的学问 。斯宾塞认为社会如同动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的分工类似于动物器官的分工 。首先,社会有机体具有与动物的营养、循环分配和调节相应的三个系统,即劳动阶级、商人阶级和管理者阶级 。其次,社会有机体还是“超有机体”,整体为了部分的存在而存在 。维护公民的个体自由是社会的根本职责 。理想的社会就是把个人看做是一切的社会 。最后,生物学中的“适者生存”原则在社会领域同样适用,社会的进化和发展正是通过生存竞争的原则而实现的 。
实证主义定义 |现代西方哲学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