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意义有哪些,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1、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1、首先,重阳节是夕阳红的象征 。重阳时节,五谷飘香,是收获的季节,是版成熟的权季节 。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 象征年节成熟,象征夕阳红 。清代大诗人袁枚在一首自励养生诗中写道: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
2、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 , 故又称为“重九” 。
3、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
【重阳节的意义有哪些,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扩展资料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

重阳节的意义有哪些,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2、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一、重阳节文化内涵
重阳节 , 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代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二、重阳节民俗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 , 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
2、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纸鸢也就是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
3、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登高的地点 , 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5、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
6、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菊花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从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
7、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清明节)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是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
8、享宴求寿
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 。
9、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 。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
扩展资料
一、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三种 。
1、《易经》中重九阳数
“重阳”的名称来源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 。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
2、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相传重阳是元帝得道的日子 。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表明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3、古代的祭祀大火星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古人对大火奉若神明 , 而产生莫名的恐惧 , 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因此,在“内火”时节,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
二、历史演变
现存的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其中记载数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可考证,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王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
在魏晋时,重阳节气氛渐浓,非常受文人墨客追捧 。魏晋时期有着广泛的赏菊、饮酒的习俗 。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 , 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 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 
宋代,重阳节更为普及,《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
清代,重阳风俗依旧盛行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寓意“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
近现代,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 , 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重阳节的意义有哪些,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3、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重阳节的历史悠久,如今 , 重阳节的内涵愈加丰富,古今糅合,包含四重进境 。其中的每一重,都值得并需要中华儿女所铭记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欢迎大家阅读 。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重阳节日的主要习俗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 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 。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 , 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 , 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 , 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 , 求得保佑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重阳节的由来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 , 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 , 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 。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 , 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 , 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 , 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
不大一会儿 , 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 , 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 , 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 , 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 , 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 , 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
一、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 ,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 , 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二、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 ,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 以诗出名,以酒出名 , 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 ,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 ,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 , 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三、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重阳节的意义,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国家体恤老人的一个节日,所以又称“老人节”,大概也希望在外的游子都能回家陪伴父母爷爷奶奶,这应该才是重阳节的意义所在吧!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