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饮食方面,养生大师们强调 养生大师饮食管理( 二 )


营养均衡 。
不挑食,不偏食 。水果应在两餐间食用;汤应在饭前喝;瓜类蔬菜要单独食用 。三餐有别 。早吃好,午吃饱,晚餐适量 。草率的早中餐、丰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 。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为佳 。午餐同样,因为午餐食用鸡或鱼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满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转化为使头脑清醒的化学物质;另一个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关键营养物质是胆碱,它存在于鱼、肉、蛋黄、大豆制品、燕麦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胆碱是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化学前体,在记忆中起主要作用 。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佳 。
心情舒畅 。
吃饭时情绪好,食欲增强,血液循环良好,胃肠的消化功能强,免疫力增强;如在吃饭时情绪压抑和郁闷,则会影响食欲,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降低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 。讲究卫生 。饭前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
细嚼慢咽 。
细嚼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块,并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 。同时,嚼还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定时定量 。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
少吃多餐 。
进食少,血液中的糖浓度低,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少,胆固醇的水平就降低,体内脂肪也会减少;但要注意,不论吃多少餐,总热量不应超过一日三餐的总量 。节制饮食 。节制饮食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而且由于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一种良性刺激,从而调动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内循环均衡稳定,使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向于平衡,有利于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
保证每天正常睡眠时间
——-良好睡眠习惯:
每天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成年人应该在6-9个小时 。比如晚上10-11点睡觉,早上6-7点起床,这样可以使人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生物节律,对人体身心都是有益的 。
临睡前的过量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大脑分泌出抑制兴奋的物质,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并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
特别是脑力工作者,一天下来可能都没什么活动,而晚饭后的轻微活动反而可以有助睡眠 。研究发现,临睡前做一些如慢跑之类的轻微运动,可以促进体温升高 。当慢跑后身体微微出汗时(一般来讲在20-30分钟为宜),随即停止 。这时,体温开始下降 。当30-40分钟后睡觉时,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
情绪稳定与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