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春节 , 一般从祭灶揭开序幕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 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 , 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 , 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 , 吃自家做的灶糖 , 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 , 可见祭灶预示着忙了一年的游子要提前赶回家 , 在祭灶前与家人团圆 。
文章插图
祭灶的文化内涵-祭灶的风俗
祭灶的文化内涵
农历腊月二十三 , 俗称小年夜 , 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日子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 , 可以追溯到秦朝 。民间流传着“灶王爷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夜晚上天庭向玉帝述职 , 初一日五更时分回来归位 , 就算是完成了一年的汇报工作”的说法 。旧时百姓就在此时进行祭灶活动 。
祭灶仪式往往在晚上开始 。当夜色降临时 , 以往的此时 , 农村大地已是万籁俱寂 。但在祭灶节的夜晚 , 只要是与祭灶有关的事 , 人们总是尽量去办 , 大家都渴望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祭灶节 , 期待来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村里十分热闹 , 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 伴随着一阵阵欢笑声 , 形成一曲激昂动听的交响乐 , 在村子上空久久回荡 。这时候 , 忙碌了一年的一家人轻松愉快地坐在一起 , 津津有味地吃着那酥甜的祭灶糖 , 回首一年来的难忘片段 , 畅想来年的美好生活 。
在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拼图中 , 祭祀文化占据着主要的一角 。祭灶更是辞旧迎新的独特文化活动 , 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人民的心态 , 反映了他们对土地的眷恋 , 对生命的爱护 。反映了他们的“忠”“义”“孝” , 反映了人性的“真”“善”“美” 。
祭灶的风俗
新年的味道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就开始浓郁起来 ,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 , 腊月二十三晚上 , 家家户户都要祭灶 。当地民间有传说 , 灶王爷整天守在锅灶前 , 吃香的、喝辣的 , 还监视妇女的勤懒和饭菜的好坏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 , 灶君上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一年来的各种情况 , 而且经常添油加醋、说东道西 。这样一个得罪不起的神灵 , 老百姓对其甚是敬重 。
因此 , 祭灶神 , 是老百姓向灶爷讨好的活动 , 祭灶也成为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 。过小年时要先准备好供品 , 群众早早制作了四角供儿或者烧饼 , 也有用水果、赶集买的糖果等代替 。到了晚上吃罢饭后用红公鸡活献于灶前 , 作为灶君上天的坐骑 。供品一般为10个供儿 , 3双筷子 , 取圆满之意 , 即灶君给玉帝的汇报能令主家满意 。也有些地方的供品为12个烧饼 , 代表十二个月份 , 遇到闰年则为13个 。祭灶时先烧香 , 再吊表 , 还要跪着说“二十三 , 灶王老爷上天 , 上天言好事 , 回宫降吉祥;上天只说全家好 , 回宫多带金银宝”之类的吉祥话 , 吊完表后 , 行三跪九拜大礼恭送灶王上天 。等到了除夕再将灶神迎回 。
腊月二十三过后 , 人们上街赶集买回新的灶神画——灶神全家福画像 , 但这里有一个忌讳 , 即不能说“买”灶神 , 而要说“请”灶神 。到了除夕这天 , 将灶神画贴于灶前 , 放上供品 , 点蜡烧香叩拜 , 再说一些“过年了 , 请灶爷老人家回家来 , 请向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吉祥平安”之类的话 , 反映了人们朴素的生活愿望 。
相关经验推荐
- 开车省油的小技巧你懂吗?
- 收腹瑜伽收掉你的游泳圈
- 祭祖的文化内涵-祭祖的风俗
- 花椒在生活中的三大妙用
- 关于喝牛奶的4个常识
- 旧照片变新法 万能的生活小诀窍
- 盘点从古至今的素食智慧
- 来看看脱水蔬菜是如何制作的
- 党参的功效:补中气益脾肺首选党参
- 苦菜能补血消暑清热解毒 紫花苦菜泡水喝的使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