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城之战:唐朝军人的伤心之地 哥舒翰的成名之战 最终为唐朝的衰亡埋下了祸根( 二 )


于是战争就成为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当时的西域是一大战场,虽然自唐太宗时期便在此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但唐军只常驻几千人,有作战行动时,内地再派大军 。吐蕃有地利之便,每次唐军主力撤走,即来攻之 。
唐高宗咸亨元年,吐蕃军队攻陷安西都护府;咸亨四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三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四年,安西四镇再被唐将裴行俭收复 。如此反复使得唐军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于往复途中,因此唐睿宗垂拱三年,武则天一度放弃了安西四镇 。但吐蕃占据西域后,一方面控制了丝绸之路和西域诸国,可得到大量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的资源反哺本土,以主力军攻击唐朝内地 。
认识到西域重要性之后 。武则天在长寿元年以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讨击吐蕃,很快便又收复了安西四镇 。这次恢复安西四镇后,不再以少数军力卫戍,而是常驻3万精兵,这便是著名的安西军 。安西唐军战斗力强悍,吐蕃此后数十年内再无力染指西域,甚至安西军还一度打上高原,拔除了吐蕃在小勃律等国的势力,而吐蕃军却无可奈何 。
西域唐军的优势确立后,唐朝与吐蕃的战场便到了青海和四川一线,其中青海一线为主战场 。青海一线,唐军自大非川之败后,不甘心的唐高宗于仪凤三年集结了18万大军再讨吐蕃 。在青海湖附近,唐军前军战败,黑齿常之夜袭吐蕃军营,稳定住了战局 。唐军主帅李敬玄无统兵之才,随后率唐军主力回撤,此后唐军转攻为守 。
唐军的布防沿青海一线构筑,以河西、陇右为后援 。武则天时期,由于府兵制败坏,开始采取募兵制,军队战斗力上升,因此武周后期在青海一线的交战中,吐蕃军胜少败多,如将军唐休璟曾六战六胜、陈大慈四战四胜等 。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唐军与吐蕃都在对峙前线采用了城堡战术,即在险要地带构筑堡垒,留军驻防 。进攻时,以军堡为据点;防守时,以也以连串的军堡形成防御地带 。

石堡城之战:唐朝军人的伤心之地 哥舒翰的成名之战 最终为唐朝的衰亡埋下了祸根

文章插图
二:石堡军城
唐玄宗继位后,边境唐军募兵的比例极高,几乎已替代了府兵 。募兵往往携家带口驻扎在军镇附近,以之为家,因此募兵战斗力极强 。此时为了更好应对边疆战事,节度使制度已经设立 。除了在西域的安西、北庭两大节度使之外,在今甘肃、青海一带设河西和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治所在鄯州,驻军也以鄯州城为核心,分别有:临洮军15000人、河源军4000人、白水军4000人、安人军10000人、振威军1000人、威戎军1000人、莫门军5500人、宁赛军500人、积石军7000人、镇西军11000人、绥和守捉1000人、合川守捉1000人、平夷守捉3000人,共计64000人 。
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驻军也以此城为核心分布,分别有:赤水军33000人、大斗军7500人、建康军5300人、宁寇军8500人、玉门军5200人、墨离军5000人、豆卢军4300人、新泉军1000人、张掖守捉500人、交城守捉1000人、白亭守捉1700人,共计73000人 。两大节度使所辖近14万唐军,其布防遍及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一带,吐蕃军无法冲破这道密集的堡垒线 。而唐玄宗是一位非常喜好边功的皇帝,他显然不会满足于防守的态势,他需要的是进攻,不断地进攻 。
开元十七年,陇西节度使李祎统率唐军进攻吐蕃,目标直至石堡城 。这个李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唐信安郡王 。信安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跟当时的皇上李隆基是一个辈分,攻击石堡城时已近70岁高龄 。此人本为家中长子,但他却将爵位让给了自己弟弟,唐中宗知道后非常高兴,特别封他嗣江王作为嘉奖;唐玄宗时又改封为信安王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