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 立春的由来及各地的习俗( 二 )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立春的气候特点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 。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 。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
立春以后,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这是主要的立春的气候特点,比起寒冷的冬季,舒服多啦,立春的气候特点决定了一些人们的活动规律,以及相应的变化 。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这也是立春的气候特点最主要的表现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
因此,有关立春的气候特点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 。
立春的气候特点是比较暖和了,但是也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有时候春天的天气变化还是很大的,寒流还是会光顾的,不要穿得太少 。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
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
立春节气各地的习俗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

相关经验推荐